刘慈欣:我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

2019-09-10 07:22:44文宗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刘慈欣专职流浪

文宗

2019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冠军非《流浪地球》莫属,电影原著为刘慈欣于2000年发表的中短篇同名小说。在刘慈欣的想象中,这种质量的大制作电影,至少还得几年后才能出现,“《流浪地球》很成功,各方面都成功。第一次就有这样水平,当然是好事。”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被很多科幻迷认为是“神一样的存在”。然而,刘慈欣说:“我没有那种不请自来的灵感,灵感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历程,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

记者:《流浪地球》看哭很多人,您哭了吗?

刘慈欣:没有,我们看电影是从创作者角度去看,不是从普通观众角度去看。我看到感人情节,更多地会想怎么加强效果更好,是以工匠、创作者的心态去看。一般来说,我们是打动别人,自己一般很难被看过多少遍的作品打动。

记者:影片中的地球现象是否会发生?

刘慈欣:首先,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是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太阳处于一个恒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恒星是十分稳定的,太阳就算真的要发生变化,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那是在很远的未来。

记者:科幻作家能预测未来世界吗?

刘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来,不光是我,谁都描述不出来,甚至你描述100年以后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但是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只排列那些最有意思的、最震撼的。我常举一个例子,一个不走的表,它一天还有兩次能弄对。同样,你排列足够多的可能性,这里面肯定有几种能遇上的。但是不是预测的,科幻小说家并没有神奇的力量。

记者: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

刘慈欣:其实我们的科幻发展到这一步,并不是因为科幻本身,也不是说现在的科幻就比20世纪80年代的科幻水平高多少,它是大环境决定的。《流浪地球》的导演也反复强调,整个国家处于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在中国这么强烈的未来感,这种未来感就是未来给人的吸引力,世界上现在任何地方没有办法与中国相比。顺理成章,它就促进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的繁荣。

国运盛,文运盛。这一点对其他文学来说不知道是否准确。对于科幻文学是极其准确的,在一个落后的、贫穷的、发展缓慢的地方,科幻文学肯定不行。不论多么有水平、有创意的作家,也得不到承认,这是科幻文学的一个特点。

记者:当您的作品出版发表之后,您得到很多的关注,您会享受这种被关注吗?

刘慈欣:我认为任何写小说的人都会享受这种关注,很快乐。而且,我的创作过程很顺利,中间几乎没有挫折。几乎每篇出来都能得到好评,这个很不容易的。我并不在意获奖,我清楚科幻是个大众文学,我只在意读者的反应。几乎每一部作品出来都能得到相当正面的反应,当然也有一些作品稍微低谷了一下,但是很快还能恢复过来。除了个别作品,大部分反映都是很好的。从这个方面来说,算是很幸运的。

记者:您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吗?您怎么看待?

刘慈欣:当然在意。别人批评的是对的,就会汲取,要是不对,就不理。但是别人的评论,我有这么一个原则,我由一个科幻迷变成一个科幻作家,科幻在我的心里是有一个核心理念的。就像有人会问我,科幻创作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原则,我说遵循“铜钱”的原则,不是我说掉到钱眼里了,铜钱外圆内方,外圆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表现手法应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适合读者不同的欣赏取向,内方就是我们对科幻应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这个理念是一个底线,不能突破的,这是一个文学体裁存在的依据。

记者:您理解的科幻核心理念是什么?

刘慈欣: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科学是科幻的灵魂,但这个理念不是每个人都承认的理念。包括很多作品也并不遵循这种理念。但我自己的创作和我喜欢的科幻是遵循这种理念的。

记者:国资委微博账号对您以善意的玩笑的形式,评价说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说的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现在改革之后,企业能专心搞发展,您也能专心写小说,请问您怎么想?

刘慈欣:写小说也是业余时间写,上班时间肯定写不了。

记者:现在还有很多作家是放弃本职工作转行出来的,对于并非专职写作又有一定写作才华的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刘慈欣: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国内的科幻小说市场很小,养不活专职作家,专职写作根本生活不了,又怎么专职写呢?只能用业余时间去写。现在一本书卖几千册一万册,卖到5万册就很好了,若按8%的版税来算,挣不了多少钱。而且现在短篇小说的稿费一千字才150元,20年前就这价了,如果一年一部短篇小说2万字,一年能写多少篇?光靠这怎么生活?谁不想专职去写?但没有办法,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写,专职作家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像我们这些畅销书作家靠这个生活没问题,但这是冰山的一角,大部分作家是不可能靠写作生活的。

记者:您当年在上班时间,是怎么分配工作时间跟写作的呢?

刘慈欣:工作时间是没时间写作的,即使想写作没有那个时间,事情比较多,就是下了班和节假日写。

记者:您有出现您在访谈所说的在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的电脑面前写作的情况吗?

刘慈欣:那种情况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因为没有时间。每天我们基层发电厂的工程师和搞技术的都挺忙的,每天的活都不断,我哪有时间去写?

记者:国资委微博账号说欢迎您常回娘家看看,您会有这个想法吗?

刘慈欣:发电厂不存在了,关掉了。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专职流浪
刘慈欣素描头像
当代作家(2023年8期)2023-10-16 01:14:50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娘子关(2020年6期)2020-12-09 08:36:16
流浪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0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4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6
流浪的歌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44
流浪猫鲍勃
新少年(2017年6期)2017-06-16 02:00:16
专职媒人的变化
遇见一只流浪猫
读写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