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范儿》:记忆深处的胡同光影

2019-09-10 07:22:44张光茫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儿北京城味儿

张光茫

翻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京味文学”的开创者老舍先生,到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再到肖复兴、叶广芩、刘恒、王朔……北京城在变,书写北京城的作者在变,作者笔端的北京城亦在变。本书写的是刘一达记忆深处的胡同范儿,一页页穿透笔端的记忆里,有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有人与城相互守望的脉脉温情。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儿,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魂。”一座文脉绵长的城市,不能没有根儿;一座气度雍容的城市,不能没有魂。刘一达用原汁原味的北京语言,描摹了一幅上世纪中后期,老北京胡同大院里的百姓世俗画卷。胡同的地是土的,但天是蓝的;胡同的墙是灰暗的,但人的心是亮堂的。胡同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人们的生活却活得有滋有味儿。浓浓的人情味儿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儿;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与幽静,让胡同人享受到清閑与自在。

刘一达从小长在胡同,形成了独有的京味儿语言风格。他书写的胡同是人间烟火气十足的,胡同里的范儿大气、宽容、厚道、平和。面对近年来北京的城市格局重塑、建筑形态变革、传统风俗弱化、旧人旧事消逝,刘一达写道:“胡同文化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化,‘胡同范儿’也有其唯一性。胡同文化已传承了800多年,却历久弥新。它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年轻一代感到新奇。”言外韵味令人不觉沉醉。

胡同的名字大都是老百姓自发起的,根据胡同的形状、里面住的人、有什么机构、有什么职务,或者有什么故事。比如象来街,也就是北京现在的长椿街,原来这里是饲养大象的地方。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外交使者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所以这个地名叫象来街。牛街最初名为“冈上”,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形成一片水乡,河道纵横,河道旁有一土岗高耸,当时称“冈上”。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儿,既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京城历史的见证者。刘一达想通过此书全面展示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和胡同里的人物故事。书中字里行间都是胡同生活的记忆,这些印痕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让人感到弥足珍贵。

“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何为胡同的“范儿”?刘一达解释:这是一个老北京话,出自戏剧术语。过去唱戏讲究文武场,文场主要是唱,武场就是打把式,武生在做动作前的准备活动叫“范儿”,比如在打旋儿前要运气。后来,“起范儿”被引申为一种“劲头儿”,同时也体现出某种心路、性格、气质等。

读完全书,感觉刘一达的文人情怀、史家眼光彰显无遗。在这浓浓人情味的胡同范儿里,咂摸出一缕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从容淡定中蕴含着智慧和深刻,闲散温婉中透着幽默和锋芒。

猜你喜欢
根儿北京城味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2:16
“土味儿”拼多多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北京纪事(2022年2期)2022-02-15 02:55:13
味儿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38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中华建设(2020年5期)2020-07-24 08:55:10
笨柴兄弟
你拔过老根儿吗
“漂”来的北京城
北京城里蒙山松
当代音乐(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你拔过老根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