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周五上午
普通的体检报告说没事,并不代表身体真的没有出现问题。目前,人们参与的体检主要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查血脂、肝肾功能,包括透视、胸片、超声检查等,而对特定的各类肿瘤,大多难以通过常规的检查检测出来。比如像肺癌发病率这么高,如果用普通的透视,它也是看不到早期的肺癌的,需要用低劑量的CT来诊断。对于肿瘤早期诊断来讲,有它特定的一个系统的体检,叫肿瘤专科体检,跟人们平时做的体检,如心电图查血等是不一样的。
以食管癌为例,正常的体检无论是正位片还是侧位片,都是看不见食管的。有的患者并不是说食物从食管通过以后,会觉得食管明显不适。许多患者往往是没有感知的,只有局部的溃疡比较多。患者食用辛辣的食物,或者是一些酸性的东西,或者是一些酒精,才会较明显觉得局部会有一些烧灼感。当然,食用特殊食物,正常人也会有烧灼感,所以不易引起人们重视。还有一些人就是因为吃了一些食物以后,感觉到胸骨后有一些烧灼。较多患者都是因为咽东西有明显的阻挡感,或吞咽食物哽咽感,就是“噎得慌”这种感觉才来就诊。
临床上常用的食管造影的X光片,显示的是一个正常的食管造影,整个造影剂从食管里面走行是非常顺畅的,没有狭窄,没有黏膜的破坏。而在食管中段会显示出一个环形的狭窄,黏膜有中断的现象。造影剂通过这个区域的时候,可以看到明确的一个环形狭窄区域,这就是典型的食管癌征象。在我们国家,这种早期征象被发现的非常少。因为这样的患者往往没症状,所以食管癌一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胃癌或食管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热、烫、辣,让食管和胃长期受损伤,反复修复,它就会发生变异。吃高盐的饮食,腌制的食物,又抽烟又喝酒,合并一些慢性的疾病,比如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加上溃疡病、慢性胃炎和胃损伤,患癌概率就比正常人要高得多。
食管癌患者里,男性比女性要多见,50岁以上的男性是高发人群。还有一些人喜欢抽烟喝酒、高盐饮食,经常吃腌制和刺激性的食物,喜欢吃一些放置时间比较久的稀奇古怪的食物,比如说像那种臭豆腐、咸菜,它里面有一些亚硝胺类的物质,对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生都有非常明确的促进作用。
如有患癌家族史就属于高危人群,即上一代或者同辈当中有得过食管癌或其他的消化系统肿瘤,那么得食管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一般来讲,这个家族当中,已知患癌症的患者最小年龄为“标尺”,正常家属在这个年龄再往前推大概十年,就应当去进行首次检查。但是首次检查以后,并不要求天天去查,而是每年定期在体检的时候进行专科体检。
防癌检查时,40岁以后和高危人群,都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平时,注意早期特异症状,有些人有轻度的腹痛,上腹痛或者上腹部的不适感、饱胀感。有一些人会有呕吐,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贲门口那个地方的肿瘤,就跟食管癌的症状是一样的,吞咽困难。如果幽门完全梗阻的话,患者会有呕吐的症状,把吃的东西都吐出来,吐的东西都是前一天吃的东西。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治疗预后差,治疗手段少,而且治疗的创伤性又特别大。胰腺位于胃的后面,胃和横结肠的后面,所以它是腹膜后器官,跟周边的脂肪组织界限并不那么清楚,一般的检测手段难以发现早期的胰腺癌。以前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是比较低的,这几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就越来越像西方了,肥胖比较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另外还有一些慢性的胰腺非特异性的炎症均可诱发。
还有一些就是糖尿病的患者,发现合并患上胰腺癌,可能不是患者本身得了糖尿病,而是由于肿瘤所导致的。整个糖尿病患者当中得肿瘤的概率比非糖尿病的患者要高很多,不单纯是胰腺癌。但是对于胰腺癌这个特发的疾病来讲,绝大部分新发肿瘤在前两年会发现有血糖升高的现象。因此,胰腺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发现糖尿病的患者要长期自我监测。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本身就已经因为有了胰腺的问题,导致自身血糖升高。
生活中,胰腺癌患者特别容易消瘦,会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剧烈疼痛会影响睡眠、饮食、心情,造成焦虑等。这类患者会出现面部的黄疸,体重突然下降。早期主要还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增强CT能发现1厘米左右的肿瘤。
(编辑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