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嗣极
摘要:对于《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一句,教材对“欤”的注释以及众多参考书对“其可怪也欤”的翻译,都值得商榷。对“欤”的准确理解,要放到全篇语境中考查。依据全文的逻辑,“欤”在句中表示反問,“其可怪也欤!”一句应译为“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关键词:《师说》欤奇怪
《师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一句中的“欤”,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注释为“欤,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对这句话的翻译,从常见参考书里选择几种抄录如下:
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第2版)
3.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和这些人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2015年版)
4.巫师、医生、乐师以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同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学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新课标72篇古诗文全解一本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上述翻译虽然略有出入,但都认为如今君子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件很奇怪的事。君子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按常识来说,确实是件很奇怪的事。但是,“句不离篇”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基本常识,对“其可怪也欤”的理解要放到全篇中去考查。前文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几句话清楚地揭示了“君子”(士大夫之族)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原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乐于相互学习,而君子们却以相互学习为耻。这样看来,如今君子(士大夫之族)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如考入同班的甲、乙两位学生,甲的天赋、入学成绩都比乙高,但三年之后,乙的成绩却远远比甲好。这本是件奇怪的事,但经了解,原来在这三年中,甲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好好完成,有了问题既不问老师也不问同学;乙学习刻苦,课上认真听,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凡有不懂之处,不是请教老师就是请教同学,直至真正弄懂,那么对于三年后两人的成绩变化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故,教材对“欤”的注释,众多参考书对“其可怪也欤”的翻译,都值得商榷。查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欤”字条,解释是这样的:
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不肯定。《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2)表示感叹。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表示反问。陆机《五等论》:“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强盛,末大不掉之咎欤?”也用作句中语气。班固《东都赋》:“猗欤缉熙,允怀多福。”
义项(2)的例句,正是《师说》中的这一句,不知教材对“欤”的注释是否根据这本词典的解释。但依据全文的逻辑,笔者认为,“欤”在该句中表示反问,即义项(3)。全句应该译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们不屑与他们为伍,现在君子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