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波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远比单纯的知识点教学重要。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即通过一定标准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主要的思维能力之一,在创新创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提出问题,课堂中一大半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偶尔教师提出一两个问题,才有寥寥数分钟的师生交流。究其原因,语文课堂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僵化,师生交流太少,学生纵使有疑问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提出。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从转变课堂氛围做起。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设问、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增进师生交流。教师首先提问:“‘我’的伯父在饭桌上回答自己的鼻子为什么又扁又平时,使用了碰壁一词,这句话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鲁迅先生受到反动派毒害,并不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路撞到了墙上。”教师又问:“‘我’在听完伯父说的话后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白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扁又平。”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我’最初认为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最初认为伯父是因为天太黑看不清路,真的不小心撞到墙上了。”教师提问:“‘我’说墙壁比鼻子硬,怪不得会把鼻子碰扁后,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呢?”学生回答:“大家都笑了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笑?”学生回答:“笑小朋友天真,还不能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不仅能较快地记住文章脉络,激发其思考兴趣,对于其中的深层含义也理解得更为透彻。师生之间不断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提出疑问。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例如,在《琥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提出对课文内容基本认知的要求,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描述的这一块琥珀有什么特点等,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文章大致内容。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各个小组自行选读课文内容,从中找出他们认为琥珀最奇特、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一部分的描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在教室内巡视,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小组内的统一意见。第三步,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小组内的研究成果。教师在听取小组汇报后应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认为琥珀的形成过程最奇特?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再次展开讨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师对本次课堂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注意不要以固定的“标准答案”評判学生,而是积极寻找学生思考过程和个性化答案中的闪光点,给予正面的鼓励与肯定,提高他们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开展批判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批判性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学生对提出质疑存在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主观上认为课文或阅读材料内容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学生这一认知上的误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去阅读、理解课文。
例如,在《西门豹》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初步学习后,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和理解西门豹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尝试找出对话中的关键词并建立逻辑关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旁侧敲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西门豹来到邺城后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他在与老大爷的对话中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老大爷做出了什么回答?之后,西门豹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等。随后让学生尝试以自己归纳总结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设计西门豹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思考“田地荒芜”与“人烟稀少”还可能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假如自己是西门豹,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治理邺城的环境等,启发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想象,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西门豹在面对地方上不顾百姓死活、一心敛财的官绅和巫婆时,直接选择将巫婆和官绅丢进了漳河里。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法律法规来看,这样的做法是正确且被法律允许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西门豹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假如西门豹身处现代社会,他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引导学生将古代人物的行为用现代社会观点解读,让其理解同样一种行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启发学生以批判性视角阅读课文,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批判性阅读不是胡乱批判,不能将所有与自己不同的见解都认为是错误的,而应将批判建立在充分思考之上,这一点也是教师在开展批判性阅读时需要重点强调的。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近年来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彰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愈加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应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课外阅读训练,准备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制作成简短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练习。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必须注意理解难度与教育意义两方面,材料本身既不能太过复杂,理解难度太高,超出小学生能力范畴,也不能太过简单,是非黑白分界清晰,这样会丧失原本培养学生批判能力的目的。如,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老人在路上摔倒,扶不扶”的事件就可以作为学生阅读材料使用。教师应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一事件的大致内容,并思考面对老人在路上摔倒了,路过的人都不敢去搀扶老人,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自己也面对同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又能帮助老人脱离险境?教师也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讨论和批判。通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识字造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思维这一重要思考方法。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方法,营造良好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提问、多阅读,将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全面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理性批判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