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谁让印巴苦斗70多年

2019-09-10 07:22李响
华声文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克什米尔地区教徒克什米尔

李响

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引发全球关注。72年来,英国殖民者在南亚次大陆留下的这个“火药桶”,让两个邻国多次兵戎相见,新仇旧恨不断。双方此次交恶,既有现实因素,更有历史渊源。

祸起“蒙巴顿方案”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近2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后留下的恶果。

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的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统称。500多万名居民之中穆斯林占77%以上,印度教徒近21%,其余则信奉佛教和锡克教。在英国殖民者入侵以前,克什米尔与查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其中克什米尔是原印度的第二大土邦。1846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统治,以750万卢比的价钱把克什米尔卖给了身为印度教徒的查谟大君。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从此纷争迭起,搅得克什米尔地区不得安宁。

百年之后,当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面对印度不断高涨的独立呼声,国力衰落的英帝国被迫作出让步,决定赋予印度“自治权”。1947年6月3日,英国在即将撤离印度前夕,发表了宣告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被分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领和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的印度自治领,而克什米尔等500多个王公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也可以自愿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这个以宗教信仰划线的“分治方案”,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冲突,而且给未来的印巴关系埋下了祸根。

独立之初的印度在实力上处于上风,并借此将大多数土邦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但是,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巴基斯坦却决心誓死一争。这不仅仅是因为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而且还因为该地区对于巴基斯坦的安全至關重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克什米尔俯瞰着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巴基斯坦认为如果失去了克什米尔,其侧翼将完全陷于印度的包围之中,从而使巴在与印度的力量对比上处于更为不利的态势。

南亚地区“火药桶”

把克什米尔问题比作南亚地区的“火药桶”毫不为过。在印巴独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双方因为这一问题而两度大动干戈、全面开战。至于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零星交火、小打小闹,更是“家常便饭”。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地区因为教派之争而使战火突起。印度军队随即卷入其中。当时的克什米尔大君、印度教徒哈利·辛格在惊恐万分中决定加入印度。巴基斯坦迅速发表声明,宣布对哈利的决定“不予承认”。1948年5月,巴基斯坦军队也开进了克什米尔。印巴之间第一场全面战争终于爆发。这场战争于1949年年初结束。同年7月,根据实际兵力的部署,印巴双方划定了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的3/5,巴基斯坦控制了2/5。

第二次印巴战争也是因克什米尔引发。第三次印巴战争虽然不是克什米尔问题所直接引发,但战火并未绕过克什米尔。

缓而不和“结”难解

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段漫长的缓而不和的“冷战”阶段。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相对平静的表面下,印巴关系却开始暗流涌动。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为将巴基斯坦变成反抗苏联侵略的“前线国家”,加大了对巴的军事与经济援助,而印度则继续与苏联保持密切关系。这样,阿富汗问题一度也成为印巴斗争的一个焦点。然而最为棘手的问题还是在克什米尔。一方面,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的争论须臾未休,而且在该地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勃兴与蔓延,克什米尔地区形形色色的政治组织浮出了水面。这些组织积极发展军事力量进行所谓的“圣战”活动,成为当地形势中新的不安因素。克什米尔问题因此而进一步复杂化,印巴关系也因此平添了新的矛盾。

(摘自《知识博览报》3.4)

猜你喜欢
克什米尔地区教徒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冰屋
最美湖泊被污染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偷”面包
骇图
印度不满巴俄首度联合军演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