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07:22:44董欣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风筝剪纸

董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基于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精心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民间工艺,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增进对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民间工艺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

一、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课程”,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传统节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传统文化框架与学生主体体验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多学科、生活化的融合课程,注重核心理念的发掘和现代化的阐释。

(一)“清明课程”

“清明课程”是辽宁省实验学校“文化传承”课程体系中传统节日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由“民俗仪式课程”“民俗风筝课程”和“民俗踏青课程”构成。其中,“民俗风筝课程”是基于传统文化框架与学生主体体验活动相结合的、全学科、生活化的融合课程。

在“民俗风筝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制作原创风筝、放飞原创风筝来了解传统民间工艺,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民间工艺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如表1所示)。

其他学科在“民俗风筝课程”中承担的教学内容是:科学学科——“风筝探索课”,了解风筝的飞行原理;美术学科——“风筝赏析课”,欣赏风筝图案,了解风筝的文化内涵;语文学科——“风筝习作课”,结合风筝比赛过程,进行习作练习;思品学科——“风筝分享课”,进行风筝分享活动,交流原创风筝的创作理念,分享制作风筝的感受;“年级大讲堂”——“风筝揭秘课”,聘请民间风筝大师,讲解并现场制作传统风筝,解答学生在制作原创风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端午课程”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端午课程”实施中,做到全学科融合,带领学生全方位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点带领学生:包粽子,了解传统食俗的来历、含义,了解粽子的样子、种类、味道,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在学校食堂自己动手包粽子、煮粽子,并把煮熟的粽子带回家跟亲人一起品尝;编五彩线,了解端午节佩戴“五彩线”的含义,学习编制“五彩线”的方法并佩戴“五彩线”。

其他学科在“端午课程”中承担的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在“端午课程”的尾声,恰逢初三学生即将参加中考。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将“五彩编织”活动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初一、初二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结的编制方法,为初三学生编制了四股編的“诗荷”系列、蛇结的“丰年”系列、金刚结的“启程守护”系列、十字吉祥结的“爱的密码”系列、平结的“双喜”系列等吉祥手链。在这些寓意美好的绳结上,装饰着精心挑选的挂件。发出悦耳响声的铜铃,祈愿初三学生平安康健;美丽的彩珠和蓓蕾祈愿初三学生万事顺意;灵动的双鱼、葫芦挂件,祈愿初三学生考试顺利。

“端午课程”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在合作与分享中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二、走进民间剪纸艺术,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魅力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门易于上手却难以精工的民间技艺。它既讲究线条构成,又追求透视关系;既强调夸张的造型,又注重轮廓的唯美。剪纸的纹样大多以人物、鸟兽、虫鱼、器用、山水等为主,剪镂刀刻,无奇不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据地域特点,以满族剪纸为切入点,开设了“有趣的剪纸”主题项目活动,面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如表3所示)。在剪纸教学中,学生学习剪纸技法,实现眼、手、脑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了解、理解剪纸文化。通过主题项目活动,学生懂得欣赏剪纸作品,发展了审美情趣。

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用剪纸作品布置教室。学生确定了剪纸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不同的主题形象所表达的价值理想和审美理想,了解每种图案所表现的特殊意义,遵循民俗民风,充分挖掘比喻、谐音、寓意等因素,精心选择和设计纹样。在新年联欢会上,一年级学生利用“创意梅花”剪纸作品装饰教室;二年级学生利用“福猪”剪纸作品装饰教室;三年级学生利用“团扇”剪纸作品装饰教室;四年级学生用一系列的“年俗活动”剪纸作品装饰教室;五年级学生利用“灯笼”剪纸作品装饰教室;六年级学生利用“福字”剪纸作品装饰教室。这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美好寓意的作品,为新年增加了喜庆的色彩。

三、开发“博物馆课程”,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精粹

“博物馆课程”分为实地考察和借助多媒体了解两个方面。实地考察主要是针对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来进行;多媒体了解的内容比较丰富,如《国家宝藏》《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等。

辽宁省博物馆积淀深厚,藏品涵盖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大、丰富多样,尤其对辽宁地区的展览更是全面。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为主线,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博物馆里近距离接触中华历史文化精髓,感受它们虽经受岁月流转却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培养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高年级学生主要采用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探寻沈阳故宫”为主题,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小课题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沈阳故宫的布局、色彩、建筑雕塑特点、动物造型的寓意、龙纹样式与含义等方面,先在场馆中参观、探究,后续不断完善研究内容,最后以多种形式汇报学习成果。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素,精心开发和设计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风筝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江西教育(2022年32期)2022-10-17 09:03:42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4
季玉兰剪纸作品
吐鲁番(2021年4期)2021-04-21 08:17:20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风筝
小小艺术家(2018年5期)2018-07-01 17:05:42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于富业剪纸作品
艺术评论(2016年5期)2016-05-14 07:05:01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