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卫 曹莹莹
摘要:“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是基于新生态教育“以生命为内涵,兼具多元、包容和创造力”的核心理念,以STEAM课程为切入点,本着“以生为本,为生之乐,成生励美”的原则,融入德育、智育、美育,架构出“三生石”路课程,即一生千韧石、二生潜能石、三生怡情石的个性化课程。在课程实施中,“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与德育整合、与探究结合、与艺术融合、与成长契合,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STEAM;“三生石”路;个性化课程
新石路小学位于大连市西岗区石道街西麓,周围群山环绕,曾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西山之美玉”。多年来,新石路人坚持“智圆行方,守正出新” 的校训,树立“健康、自信、勤奋、求实”的校风,基于新生态教育“以生命为内涵,兼具多元、包容和创造力”的核心理念,在开发个性化课程时有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课程与课堂的关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堂的蓝图;课堂是课程的核心,课堂是按照课程这个蓝图“施工”的过程。
第二,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核心理念、目标愿景与突出特色的精彩演绎和艺术表达。课程需要在遵循学校文化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創新。
第三,小班与个性化的关系。我校小班的规模,让我们有精力面向全体,有条件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设条件。因此,学校在专业指导、团队磨合、个体学习中,本着“以生为本,为生之乐,成生励美”的原则,从德育、智育、美育架构出“三生石”路课程,即一生千韧石、二生潜能石、三生怡情石的“三生石”路个性化课程。
一、“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的价值理念
依托现代学习理论,我区新生态学习者课堂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情境的、有意图的、建构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体验过程,与STEAM课程一样都是以建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项目学习。我校“三生石”路个性化课程正是基于这些理论,立足于“求实教育”理念,符合国家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建设相融合的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以彰显我校鲜明的文化特色。
(一)借助显性课程,着重立德树人
“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图谱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一生千韧石、二生潜能石、三生怡情石,他们分别与“石之本色、石之潜能、石之融合”的课程内容一一对应,以这些显性课程的系列、模块和具体内容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的“石头精神”。
(二)坚持人文科学并重,培养核心素养
石头记课程坚持人文科学并举,以“培养有健全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作为课程目标,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塑造的同时也致力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继承学校求实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不断推陈出新,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千韧石课程践行了我校“智圆行方,守正出新”的校训,真正将求实教育的文化根植于心。 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目标如下:
对学生,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石头精神”的合格公民,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困难面前从容应对;做最好的自己,让学习与创造成为快乐的事情;有顽强的毅力,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对教师,就是要在一系列课程的实施中,让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都得到快速提升,实现“起航—飞翔—领航”的跨越式发展,使教师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对学校,要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的优质、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二、“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的开发历程
我校课程开发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学校“石头精神”的培养目标,按照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的。在开发前,先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拟定课程开发方案,制定课程纲要,提交学校课程研究中心审议;接着,学校课程研究中心对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进行审议,对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引导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课程资源,并开发课程资源。
(一)学习研究,确定课程内涵
2012年,我校以“求实教育”办学理念,开启探索石文化的研究之路。我们进行现状调查和文献研究,为石头记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找到课程整体建构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准确把握个性化课程的价值内涵。区教育局对区域学习者课堂建设提出了“立学习权利,还教于学;立生活智慧,还学于生;立个性成长,还生于人”的要求,并组织了各种培训,本校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实践研究,形成资源库
首先,我们探究了区域学习者课堂与STEAM课程的共同点,结合学校“引学乐思,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研究领导小组,形成智囊团,完成课程纲要,整体架构课程目标。其次,组成各子课程项目小组,开发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群,构建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全面开展学校功能教室的设施建设,支持课程实施。最后,完善课程建设的资料,进行过程评估,总结课程案例,形成资源库。
(三)总结反思,收获研究成果
新石路小学“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的实践,实现了“以石育人,彰显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极大地提升了办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的实施
(一)与德育整合,知情合一育真人
每一个来到新石路小学的学生都是一块块五彩石,他们将在这块沃土上成长为一块块美玉,谱写自己的“石头记”。开学典礼上,每个小朋友用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石头摆成了一个“人”字,名为“入学石”,希望他们从此可以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同时也能像这普通的小石头一样坚韧不拔,做一块真真正正的“千韧石”。
十周岁生日时,他们又会获得一块自己的石头,用这块小小的石头谱写着自己的“爱”心,表达对父母、对学校、对老师、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就这样,一块块怀着美好的“感恩石”就诞生了,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铭记此刻的初心,同时也怀着这样的初心前行,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做一块真真正正的“千韧石”。
(二)与探究结合,创新实践激潜能
学校将石文化延伸到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让深度学习更富有挑战性,于是分成了“石之趣”“石之博”“石之拙”三个层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下,发挥潜能、大胆创造,学生定会蜕变为光彩夺目的美玉。
(三)与艺术融合,修身养心提素养
学校把石与艺术相融合,形成修身、养性、养德的艺术特色课程。这一课程包括“石画之韵、石刻之本、石染之美”三部分,学生可以在石头上创作作品、在布匹上做出石染作品——“理石纹”“石头扎”。“理石纹”是通过卷扎、染色,形成纹理自然的理石纹;“石头扎”是借助不同形状、大小的石头扎到织物里再染色,形成变化万千的独特纹理。扎染与石有着特殊的“缘分”,独特的花纹、个性的纹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一個学生。两者都具有趣味性,石头外形奇特,让学生产生无尽的想象空间,如同扎染的过程变化自然。这就是我们通过扎染要传达给学生的精神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品质。
(四)与成长契合,师生共进促发展
学校的“三生石”路个性课程立足于三个着眼点:一是着眼于传统美德的传承,通过晨诵暮读,让经典融入学生心田,并内化为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把“石”的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二是着眼于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石”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充分挖掘师生潜能;三是着眼于“四有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教师满怀求实精神,用踏实的工作态度书写教育新篇。
四、“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的案例实践
以《创意字石》一课为例。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其中,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要考虑汉语言文字即汉语、汉字的特点。“三生石”路课程中的“字与石”在STEAM理念的指导下,以石为载体,让学生品味了文化。《创意石字》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为研究对象,以“石头”作为载体,从多种角度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中华文化。学生也在“字与石”的创作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品味石头的文化。
(二)设计意图
在STEAM理念的指导下,以多种途径和形式,展示石头与汉字的关系,让每一块小石头都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汉字,感悟汉字的文化魅力,培养文化自信。“STEAM+石头记”个性化课程丰富多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展示了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过程,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在STEAM课堂上感受石文化,了解汉字“石”的字源字理,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入学的含义,从一个个活动中感受新石路小学的“石”文化,从而在自己的小石头上写出人生的第一句话用来勉励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在探秘、创造中感受汉字魅力,欣赏汉字的美,体会汉字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课程设计支架
课程设计支架如图1所示。
(五)课程实施
活动一:“石刻心愿”
新石路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块特殊的小石头,他们来到这里就会收到人生的第一块小石头,在这块平凡的石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小心愿,然后他们会自然大方的为别人作自我介绍,他们举着自己的小石头大声说出:“我要做一个快乐的小石头,实现大梦想。”就这样,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心愿。他们又将这些小石头粘在一张画板上,用所有人的心愿石拼成一个“人”字,也就是告诉自己作为新石路的一份子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在石头上写下自己名字的同时也是让学生清楚新石路小学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学校“三生石”路中的“字与石”。学生在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是一个快乐的小石头了;他们齐心协力地将自己的石头拼成“人”字的时候,也是在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石文化的教育,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图2是学生用石头摆成的图案。
活动二:“朱砂开智”
所谓“朱砂开智”,就是开学典礼上,教师用朱砂为入学的孩子在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在这个活动中,班主任和学校的领导会为每一个新生点上朱砂,点上朱砂的一刹那也是教师对孩子的一种希望。教师希望每一个来到新石路小学的孩子都能在这里好读书、读好书。
“朱砂开智”是我国古代入学的一种启蒙习俗,在开学典礼上引用这个习俗既是对经典文化的一种致敬,更是用这种经典文化教育孩子应该好好学习,用心读书,为自己的第一课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为个性化课程建设提供有利环境。我校基于新生态教育“以生命为内涵,兼具多元、包容和创造力”的核心理念,融入STEAM多元化课程元素,坚信教育之道与自然之道的相通性,突显“石文化”的核心思想,用石的精神去滋养学生。课程开发过程中,融入传统汉字文化、数学、科学、艺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