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析

2019-09-10 07:22陈寂松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文初中语文情感

陈寂松

主题阅读是一种新颖的阅读模式,即将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适当延伸,属于补充性和增加性的知识内容。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需注重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情感,或适当补充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信息,引领学生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内涵与主旨大意,产生内心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坚持整体施教原则,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整体教学成效,教师首先应该坚持整体施教原则,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即教学内容不能片面,也不能采用传统落后的单篇教学形式,要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可以单元为单位,或设计阅读主题补充新内容。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阅读范围由课内拓展至课外,以此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详略得当,使阅读教学从课本延伸至经典诵读和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阅读速度与效率。

以学习“四季美景”这一主题课文为例。这一主题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将这三篇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其中《春》描绘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运用了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雨的四季》要以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为基础,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情趣美。组织学生运用自读、诵读等方式感受美的熏陶,掌握写景状物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如此,在“四季美景”主题下展开阅读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重点分析该类散文的创作手法以及文字语言的精美,并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条件往往受到限制,如图书馆书籍不完善、多媒体设备不够普及等,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内外活动的良机,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他们自觉踊跃地参与到主题阅读中。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开展综合性的阅读活动,和学生一起品味名篇,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文学和现实生活的共融;也可利用演讲摘抄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积累和运用,让他们在主题阅读中培养洒脱的心性;还可以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朗诵经典美文等。

以“动物与人”主题阅读教学为例。教材中选编的是《猫》《鸟》《动物笑谈》和《狼》几篇文章,都是描述动物和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品味《猫》这篇文章,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生活中关于猫的图片,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由于猫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熟悉的小动物,他们能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之后,要求学生重点概括和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着,师生一起品鉴后三篇课文,从其他作者的视角观察和了解动物,并阅读《金色的脚印》《视觉》《是狼救了我》等课外文章,扩大主题阅读范围,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综合性阅读活动,在明确主题下和学生一起赏析文章,了解人与动物的情感,实现文学与生活的融合,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运用不同实践方式,明确主题阅读目标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主题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结合不同学情、不同文本主题,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主题阅读中,可针对同一主题、不同文章进行比照式阅读,从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化主题切入,逐步深入,循序渐进,让他们感受不同环境、性别、民族、国家、時代、作者对同一主题认识上的差异。或者采用拓展式主题阅读,指的是围绕同一文章、不同主题的解读,感受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发散性主题阅读则围绕中心文章,从语言、题材和中心思想等层面进行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有不少以“母爱”为主题的课文,包括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等,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同一主题进行比照式阅读,让他们分析对母爱的感受。其中《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诗歌形式,学生可采用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尝试借助具体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母女深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阅读《我的母亲》时,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结合文中事件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这样教师选择明确的阅读主题,虽然文章题材、作者性别、民族以及生活的时代均不同,对母爱的感受却相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读出真情,锻炼语感,品味语言魅力。

四、科学补充阅读内容,促进学生透彻理解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主题阅读模式更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突破,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以文章中心为主题,科学合理地补充阅读内容,增加一些教材之外的信息,辅助学生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知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主题阅读课堂上,要根据具体课文增添一些作者、写作背景等信息,让课文内容变得更充实、人物形象更饱满。此外,要注重思想情感的渗透,要求学生从情感视角出发,与作者内心发生共鸣,在思想方面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进行《秋天的怀念》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先介绍关于作者史铁生的信息,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最为健全且丰满的思想。本文创作于1981年,母亲猝然离世后,史铁生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课前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合欢树》全文及《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片段,使学生感受到史铁生的很多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并要求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主题。接着,师生一起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着重解读课文中提到的三次看花,分析第一次没去成的原因,顺着“我”暴怒无常的心情大胆想象:假如你是作者的亲人或朋友,面对他这副样子会怎么做?相互分享,与文中母亲的做法相对照,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上述案例中,借助对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的介绍,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研读文本和关键词句,让学生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毫不张扬的母爱。

总之,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信息,辅助学生初步构建精神家园与思想体系,借助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形成终身学习意识,进而丰富他们的阅读范围和思想情感,提升阅读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新区仁桥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猜你喜欢
课文初中语文情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