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薇
小学计算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加减乘除、平均数、概率、方差、面积、体积、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等,属于数学知识中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速度、掌握程度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算理简言之就是计算的法则、原理、规律和方法,也是进行计算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中实际物品计算相结合,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清晰展示计算思路和步骤等方法进行算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自己发现算理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抽象概括出相应的计算法则,最终真正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用已学知识计算“25×18”,在学生用旧知“两位数乘一位数”分别用两种算法得出了“25×10”“25×8”的值以及“10×18”“10×18”“5×18”的值并正确求和之后,再引导学生将这种分解计算方法列成竖式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总结,真正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首先可以进行对算理的验证性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熟悉算法,这类练习不用过多,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即可;其次可以进行突破重难点和让学生牢记于心的强化训练,这类练习需要一定的量,且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学生熟练掌握算法后,可以根据易错、易混淆、易忽视的点,进行对比计算练习、正误判断、错题分析等算法练习,教师及时反馈与指导。
例如,在教学完“小数加法”算理和算法之后,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少量题目的验证性计算。其次分别组织“整数与小数相加”和“小数与小数相加”的专项训练,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纠错与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算法。第三,组织“两位整数相加”与“两位小数相加”的對比计算,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感受两种算法的异同,巩固算法,提升能力。
在有针对性的计算训练结束,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简算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一定的简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获得计算效率和计算质量提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简算实例对比环节,从常见的学生简算问题出发,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之处,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面对不同式子的不同简算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生准确掌握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简算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如,根据加减法的“增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进行加减符号变换,快速进行计算;根据“数字拆分法”进行数字的分拆,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数字组合,快速计算等。在学生学习这些简算方法之后,组织相关专项训练,让方法和技巧内化,烂熟于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经验,组织游戏活动,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