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故宫正在布置“过大年”,将恢复康乾盛世时紫禁城里过春节的排场,让大家看看鼎盛时的清宫有多美。这么大的事儿,必须得进宫去瞧瞧。
这几年,故宫给了观众太多的惊喜和期盼,2018年的最后一天,笔者有幸再次深入故宫,对单霁翔院长和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了一个近距离追踪采访。看着他们送走2018年的最后一批游客,听他们讲述2019年的故宫新计划、新畅想,一切都如此令人期待,故宫就这样跨入新的一年。
点亮宫灯 让文物延年益寿
一进故宫,果然气象不同,到处洋溢着过大年的喜庆气氛,各式各样的宫灯悬挂在大殿和回廊上,上面写着“康宁”“丰登”“升平”,看着就吉祥喜庆。
这次展览是2019年故宫策划的一个大手笔的活动,也是故宫史上规模最大的展览,从1月6日开始到4月7日结束。单院长告诉我,这次“过大年是故宫出文物最多的一次,春节不能光是吃吃喝喝,也不是只有舞狮子挂灯笼,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前紫禁城里过大年、过各种节日遗留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物,我们就设置节日主题让这些文物和大家见面。”
立天灯、万寿灯曾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后要动用8000多人次。通过故宫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复原出来,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下。过大年还会展示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如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以及岁朝图、天灯、万寿灯、宫灯等富有宫廷特色的器物,观众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
单院长表示,故宫“过春节”,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于文物“延年益寿”。“故宫藏有1400盏精美宫灯,一度都存放在盒子里。这次春节项目启动,每一盏灯都会被精心修复,包括补齐灯穗等。之后将被悬挂在宫内,烘托节日气氛。春节只是一个开始,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将被逐一开发,让观众能在紫禁城里感受到浓浓的节庆氛围,让更多文物藏品活起来。”
于细微处 展现故宫人文关怀
除了“过大年”,实际上故宫还有很多变化。我观察到女厕似乎比以前大了不少,内部重新进行了装修,变得干净漂亮很多。单院长说,这就是故宫2019年将要开始的“厕所革命”,御花园这个卫生间是第一个完成改造的。“以前女厕外面经常排长队,为了满足观众如厕的需求,我们把原来男厕女厕位置换了一下,男厕加上吸烟室和休息室改造成了女厕,格子是男厕的2.6倍,这样更科学,内部重新设计装修,提高了档次。”单院长深感,故宫每天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公共设施也要做好人文关怀,故宫其他的卫生间在2019年也要相继投入改造。
其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故宫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以前故宫的端门广场、御花园是没有座位的,很多人席地而坐,端门广场的树坑和御花园的铁栏杆里都坐满走累的游客。单院长觉得让观众这样没有尊严,所以定制了依据御花园的古典园林风貌的观众座椅,也将御花园花池、树池改造成可供观众休息的座椅,这样可以供近400名观众在此休息。端门广场把树坑做平了,在树坑上做一圈树凳,一圈可以坐12个人,做了56组树凳,加上靠背座椅和餐桌椅,一共能给观众提供近千个座位。“看到人们有尊严地坐下,这是很欣慰的。”
在隆宗门内,我注意到新竖起了一个“母婴室”的牌子,单院长说,“之前有观众反映没有母婴室,带儿童参观多有不便,2018年我们就利用原有办公用房改造设立了一个。”院长还补充道,“观众走到这里正好走完三大殿,走了一半累了,2019年我们还要把后左门、后右门内原来的商店收回改造了,提供热水,变成老弱病残孕的专用休息室。”这也是2019年单院长的一个计划。
“还远着呢,差距还很大,故宫的能量远远没发挥出来,这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要给后代打下好的基础。”单院长说,很多事需要慢慢做。
跟着单院长在故宫巡查,一看到穿着高跟鞋的女观众,单院长就一脸心疼的样子,因为高跟鞋会对故宫古老的地面造成损坏。“这要是去御花园,踩上甬道,那个小石子就会崩出来。”为了保护故宫的地面,故宫曾经一度请观众穿鞋套,但是没能推行开,现在全凭观众自觉,单院长请大家最好穿软底鞋参观故宫。
如何保护好故宫的文物?以前采取的办法是不拿出来,都藏在库房里,展出的文物只占故宫所有文物的1%,包括古建也是这样,曾经70%的地域是“非开放区”。然而,今天这一切发生了巨大改变,单院长的原则是“能开的都开”。
比如2018年新开的家具馆,“过去是6200多件家具都在库房里,90多个小库房最高摞了11层,现在都拿出来,建了家具馆,处理好就没危险。”
故宫有10200件雕塑,过去没有展厅,后来成立了雕塑馆,其中两尊菩萨3米多高,是1500年前北齐的,是非常珍贵的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也神采奕奕地展出来了。“所以文物必须要有尊严,文物不能蓬头垢面,必须要保护好,必须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才更有尊严。”单院长说。
现在故宫80%地域都可以参观了,这就给故宫开放管理处的职工增加了大量工作。“过去200多人封门,现在800多人封门,每个人都拿一个接触器,每个角落都要走到,接触一下这个地方灯才会灭。这样每天查一遍,我觉得比封闭更安全。”然而,有一个问题一直令单院长感到苦恼,由于需要铺设各种管道,以前故宫的古建和文物不得已只能打孔钻洞,这种破坏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但是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发生了,因为故宫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一项“大工程”。
在故宫西门附近有一片施工围挡,进去是红色的高大工棚,空地上停着铲车等施工车辆。跟着单院长走进工棚,眼前的情景令人大吃一惊,里面尘土飞扬,地面被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坑,一层一层的楼梯通往地下深处,下面隐约可见管道。“这就是故宫正在建设的地下管廊。”單院长很自豪地告诉我。
“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在不影响观众参观的情况下进行的,故宫要在红墙以外建一圈市政管廊,最深到14米。为什么这么深?因为故宫地下3米以内是文化层,怕有文物,躲过这层,加固以后在底下铺设管道,做的共同沟,里面将来要进17种管道,建好以后就再也不用开挖故宫地面了,再也不用穿红墙穿古建筑了。”单院长满脸欣慰。这个工程最终完成要到2020年6月,“我们所有的古建维修都会在那时竣工,故宫18年来将第一次没有工地,迎接故宫600年的生日。”单院长很憧憬那一天的到来。
跨进新年 故宫将带来更多惊喜
故宫的规矩是每天一早“启门”,傍晚“封门”,据说这些老规矩还是从清朝传下来的。清朝故宫的各道门也如今日差不多,当时的锁头称为“钱粮”,早晨,由宫监高声喊道:“侍卫老爷们,下钱粮了!”至晚掌灯前,也是高喊:“上钱粮!”
故宫开放管理处每天最后的一项任务是封门,随着闭馆音乐声响起,工作人员穿上荧光“清场背心”开始拉网式清场,确保所有的观众都能离开故宫。这些年不乏因为各种原因总想在故宫过夜的奇葩观众,和工作人员玩“藏猫猫”,所以清场需要特别仔细,无论雨雪,工作人员都要钻山洞、爬假山、转小院,搜索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清场完毕之后就是锁门了,喧闹了一天的故宫又重回宁静,乌鸦开始回到这个原本属于它们的世界,在上空盘旋、觅食,200多处古老的大门次第闭合。
我发现工作人员锁门都有一个不自觉的动作,锁上后再使劲拉几下锁,再左右晃两下,王昆科长解释,这是为了防止门锁回簧,一旦锁没有锁上,不管文物有没有事,都是天大的事。
“这都成了我们的‘职业病’了,有时夜里醒来还在想自己负责的门锁会不会有事,今天的封门检查是不是都走到位了,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没注意到,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蛛丝马迹。”开放管理处处长沈丽霞19岁进故宫工作,如今已经35年。一年終于平安地过去了,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就这样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观众散去,红门上锁,夜幕降临,单院长面对着辛劳了一天的开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守护的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这里是北京市的核心地段,距离天安门只有200米,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世界瞩目的。我们守护的1862690件文物,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多的一座宝库,我们的坚守使它们得到安全的保护,我们也是接待观众最多的博物馆,2018年接待1753万观众,全世界第一,第二名卢浮宫是800万,还不到我们的一半,我们这个岗位光荣而艰巨。”单院长说得很动情,因为他深知,要想看好故宫这个门不简单。
开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用一句誓言回应单院长的话:“用忠诚和担当扛起使命和责任!”这便是故宫人的决心和胸怀。
大家每次岁末最后一天,看着大门关闭落锁,一年的工作圆满画上句号就感慨万千。一启门一封门之间,一年过去,没人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开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了这一年的平安无事付出了多少努力。2018年观众参观数量再创新高,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数以万计的观众,再加上各种多变天气和突发状况,要完成全年无事故、无投诉是多么难能可贵!
从这里向外望去,近处是昏暗肃穆的巨大宫殿,远处则是华灯初上的北京城,此地仿佛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1420年永乐皇帝建造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单院长曾经立下志愿:“要把一个辉煌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