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是“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后来因为皇帝曾经隐居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大了起来。民国时期,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一些商人渐渐把龙隐镇叫成了瓷器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毛血旺、烩千张皮、椒盐花生号称“古镇三宝”或称“三绝”。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老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哪一栋了,这更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磁器口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每天来自海内外参观、旅游的宾客络绎不绝。
(冯艾琳)
·古人廉洁故事·
自古以来,许多廉洁官吏都采取不同方式拒礼,或题文自勉,心中自拒;或先声夺人,明牌告示;或晓之道义,当场拒绝;或薄受厚馈,婉言相拒;或援引案例,借以示人;或公之于众,以儆效尤……明朝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讷奉命赴贵州巡视,返京途中,贵州地方官员派人追送百两黄金。吴讷不启封,挥毫在礼盒上题诗回绝。诗曰:“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言下之意,即使你勉强塞给我了,到前边我也要扔掉,绝不会收受。持金者无奈,悻悻而返。
(李秀)
·风土人情·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此苏东坡《六幺令·天中节》上阕,描绘的是“天中节”景象,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由地域习俗、季节应变和历史人物转化而来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祭祀活动,经过祖辈的层层传递和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高度认同,约定俗成。明清之际,端午习俗深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他们更以书画的形式陶冶其中,并将对应“五毒”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绘成“天中五瑞图”,张挂于厅堂间,或用朱砂画钟馗像贴在大门口,以拔除不祥,出门之际行囊中总不乏放把张天师画像的朱漆折扇。“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折扇是传统文化中彰显个人生活品位及文化修养的道具,是身份地位、交友圈子的代言物,相当于现代的名片,书画家们遂在这块方寸之地上尽情挥洒翰墨、题词写诗,得心应手,一时蔚然成风。
(董莉)
·文化小百科·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權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沈边)
·名人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四分之一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刘勇)
·民间艺术·
拗棒是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表演。其雏形是人们在劳动歇息时,用抬石头的两根杠棒“十”字相架,让一人坐于棒上,被拗下的一种喜乐逗趣的游戏。后来,人们将抬石头的杠棒换作由8人肩抬的大拗棒,让坐于拗棒上的人穿上古代官服,化妆成“拗老爷”(贪官污吏)的表演者,再由二至三人控制杠棒另一端,让坐于另一端的“拗老爷”时而升空,时而落下,同时表演一些滑稽动作。在杠架旁,有两名“差人”鸣锣开路,另有“狗腿子”肩挑“夜壶”和“烘笼”,以舞蹈动作给“拗老爷”送上“点心”(烘笼里的粪)和“老酒”(夜壶里的尿)。意为让昏官、贪官吃粪喝尿。这种民间游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开江拗棒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用独特的“搞笑”方式,表现开江人民群众对腐败吏治的嘲讽和痛恨,对为官者有着特殊的警示作用;同时,它还有着将多种艺术因素融为一体的艺术价值,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上世纪50年代,在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几乎每年春节都有拗棒上街表演。十年动乱期间,拗棒被封禁,80年代初,在普安镇的一次表演后,日益丰富的现代娱乐方式使拗棒销声匿迹20年。2005年,为了抢救高度濒危的拗棒,开江县文化馆和新宁镇政府共同努力,再次让它上街面世。2007年3月1日,开江拗棒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开江)
·党史故事·
刘少奇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嗜好,就是爱抽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一边慢慢踱着步子,一边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他常常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遇到紧要关头,更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工作和思考,这时候,他就依靠吸烟来提神。
1922年,刘少奇在安源领导路矿工人大罢工。由于工资只有15元,刘少奇常常等不到发薪,烟盒就空了。为了度过烟荒,他平时吸剩下来的烟头从来舍不得扔掉,实在想抽烟的时候,就把剩烟头剥开,用纸卷成“大炮筒”抽。
有一次,刘少奇的勤务员张明生看到了这种“苦情”,便提前给刘少奇领了月薪,买来烟送给他。
刘少奇看着日历问道:“买烟哪来的钱?”张明生只好说实话:“我看你没烟抽实在难受,所以提早……”话还没说完,刘少奇便打断了他,说:“不行!薪金发放的时间是主任团决定的,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不当家的怎么办?你看,我这不是一样吸吗?”说完,便举起自卷的“大炮筒”吸起来。
张明生被刘少奇的坚持感动了。后来,张明生就用自己的钱买点烟,见刘少奇没烟了,就偷偷地往他的烟盒里面塞上几支,帮他熬过“烟荒”。(赵铭岚)
·健康顾问·
不少司机习惯在车内点上一支烟,提神醒脑,减轻疲劳,其中有些车主表示,为了改善吸烟后被污染的车内环境,他们会打开空调,将车内空气进行流通,消除车内的烟雾。那么,在车内吸烟究竟有没有危害?空调又能否消除烟雾呢?
医生解释说,当车辆处于封闭状态时,汽车发动机运转本身就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流入车体内,危害人体健康。若“烟民”还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那么,此时车内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会高达正常值的30倍以上,容易导致头晕、乏力、惡心等症状出现,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中毒。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所以当事人并不能立即察觉,直到出现了意识障碍后再采取措施,可能已经晚了。
据一家二手车经销商日前统计的数据显示,吸烟者的汽车在二手车市场上更容易贬值,比其他二手车价格平均低20%左右。由于驾驶室内烟味长期不散,多数购车者闻到这种气味就不想购买,二手车经销商不得不降价出售吸烟者的二手车。那么实在忍不住在车里抽烟,怎么做能快速散烟味呢?
一、行车过程中,将车窗打开一条缝隙来散出烟气。尤其在高速开车时,如果全部放下车窗,各种噪声难以忍受,其实打开一条细缝,5-10厘米就好,就可以较好地散去烟气。
二、如果有天窗的车,那就可以向上倾斜方向打开天窗,让烟气散去。
三、当然在窗户开着缝的同时,车内还开着空调的话,将空调循环打到“外循环”,外循环的意思是空调系统工作时,会与外气进行沟通,有利于烟气散去。(张纹)
·资料卡片·
近日,《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受助学生超过9800万人次,增幅2.2%,资助金额超过2000亿元,增幅超8%。
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介绍,2018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落地。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增幅2.2%;全国累计资助金额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报告》显示,2018年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290.08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79.46亿元,增幅6.5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投入、社会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共752.87亿元,比上年增加81.34亿元,增幅12.11%。(肖玲)
·人文地理·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作汕,开端处称为汕头。
深圳——意为“深邃的水沟”,深圳是极具南粤特色的地名。
东莞——因境内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
清远——意为“香清溢远之地”。
珠海——意为“出产珍珠的海湾”,另一说珠海得名于“珠江入海”。
茂名——名称来源于西晋道士潘茂名,潘茂名曾用丹药扑灭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国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来命名的城市。
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内的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湛蓝的江水”之意。
香港——意为“盛产香料的海港”,另一说古时此地有一条小溪被称为香江,香江入海冲积成的港湾即为香港。
澳门——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是因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张丽)
·谈天说地·
楹联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近旨远,古人常以此表达居官的抱负,千载间留下了许多名联佳作,流传不绝,其中表达出来的一些官德思想直到今天仍对人有很大的启示。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这是明代王恕曾撰写的一副楹联。王恕是明朝贤臣,曾历仕五朝,为官十九任,以刚正清廉著称。明弘治年间,官员之间馈送贿赂成风,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有心除故鼎新,故在尚书府外书此联,告诫在京城为官者,应耻于有人登门行贿,在地方为官者,要羞于入京向上司送礼。确实,礼之轻重如何能衡量人之拙贤,若以此为念,则定会风气败坏,法纪无存,选人用人也就失了标准。
河南内乡县衙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楹聯上得以展现。县衙中六房等机构,是县衙的办事部门,每房设办事人员2至3人,谓之胥吏。他们分别掌管全县人事、财政、农工、文礼、治安等具体政务。他们熟悉钱粮、刑名等政务,实际上并无任期。因此清代名臣郭松涛有“本朝与胥吏共天下”之语。但“官不恶衙役恶”“纵然官法似铁,怎禁吏滑如油”。故历朝均注重“整饬吏治”,使他们勤于王事,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其中,吏房门上悬挂的楹联是: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这副楹联的大意是根据贤能情况选官擢吏,依照政绩与廉洁情况作为衡量贤能的标准。也是吏房胥吏一条不能撼动的原则。
品读这些楹联,确有“虽时空相隔,但见字如面”之感。古镜今照间,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在楹联中展现的官德风骨。
(刘新卿)
·生活小百科·
1.顺滑拉链。当衣服或裤子拉链拉起来比较卡的时候,用香皂擦一擦拉链就会顺滑很多。
2.保护手表。在手表金属壳上涂一点点香皂再用干毛巾擦干净,可防止汗液侵蚀手表。
3.软化绳子。新买来的绳子太硬时,可以把绳子浸泡在香皂水中,几分钟后绳子就会软化了。
4.拧螺丝钉。徒手拧螺丝钉时为了省力,可先将螺丝钉涂一些香皂再拧,这样很轻松就拧紧了。
5.清洗窗子。清洁百叶窗时,手上戴布手套沾上一些香皂水,然后一条一条地擦洗,会让窗子洁净如初。
6.杀蟑螂。香皂水是很有效的杀蟑剂,只要对准其轻轻一喷即可。
(胡岚)
·养生之道·
有人喜欢睡觉时把被子盖到脖子,非常暖和;也有人喜欢即使在冬天也开窗睡觉。那么对于睡觉而言,存在最合适的温度吗?
从神经疾病学和睡眠医学的角度看,答案是肯定的。在温度比通常认为的舒适温度更低的房间睡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定居在美国夏洛茨维尔的神经疾病专家克里斯托弗·温特是国际知名的睡眠专家。他表示,较冷的卧室能够使体温达到更舒适的水平,有助于实现更深度的睡眠。他还说,对于一场旨在恢复体力的睡眠而言,理想温度是15摄氏度到19摄氏度之间,而低于12度或高于24度的温度则是不利的。(许佳)
·成语典故·
成语因为蕴含大量的文化密码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代表中国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其中,传世常用的带“虎”字的成语有两三百个之多,但不少的意思已与当初大相径庭了。认识这些成语的由来和本义,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文化之源。
例如“虎视眈眈”一词,如今,只要一提,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贬义像老虎那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而且还图谋伺机攫取。其实,这与这个成语原本的含义完全相反。虎视眈眈的出处是《易经》的《颐卦》。《颐卦》讲的是民生,提示必须要自己获得口中的食物,强调倘若只想从他人处获得食物必有凶险。老虎是动物之王,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置,通过自己的捕食能力养活自己。
然而,后人引用虎视眈眈的来源时,往往只看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而肢解了其完整的原文——“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无咎者,没有过失,无所归罪。由此可见,虎视眈眈本义并无褒贬。
再比如,人们常以为,“马马虎虎”是出于虎与马的混淆。有好事者甚至还无中生有地杜撰出很多“出典”。其实,马马虎虎来自老北京的满语“lahu”,意即疏忽大意。类似俗语还有打马虎眼,即装糊涂蒙骗人,这些都见于老舍的《华实春秋》。(刘乐)
·历史故事·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瓦剌,八月,明军在土木堡惨败,明英宗也成为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间京师人心惶惶,很多官宦和富户准备举家南逃,有些官员主张迁都南京,于谦、陈循等一批大臣认为京师乃天下之本,决不能迁都。于是,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
九月,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他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十月,也先亲率大军进犯北京,于谦指挥明军迎战,先后在德胜门、西直门、彰义门等地挫败瓦剌军。在明军的顽强抗击下,也先屡战不利,使出明英宗这张王牌,又被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给挡了回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撤退。明军随后追击,石亨在清风店大破瓦剌军,范广在固安击败瓦剌军。明军在于谦的指挥下,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甘心失败的也先又数次南侵,但在明军的严密防守下,数次吃瘪,最后只能在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并恢复与明朝的藩属关系。
天顺元年,明英宗发动政变,成功复辟,于谦遭到同僚诬陷,含冤遇害,直到明宪宗时,于谦才获平反,弘治年间,于谦被追谥为“肃愍”,后又改谥为“忠肃”。(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