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非洲:结伴同行 渐入佳境

2019-09-10 07:22
华声文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援外湖南非洲

“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家乡”,这是许多非洲国家和人民对湖南的第一印象。

数不清的非洲人民深深爱戴着毛主席。他们没有忘记,在中国还不富裕的年代,毛泽东主席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就克服困难支持非洲。坦赞铁路正是那个时代中非友谊的象征。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首次访华,他向中国政府提出协助修铁路的请求,并得到毛主席的积极支持。1970年,坦赞铁路正式动工,1976年建成通车。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援外建设项目之一。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广大非洲国家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2015年6月,在湖南举办的“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湖南行”活动中,乌干达、阿尔及利亚、中非、刚果共和国等36个非洲国家驻华使节应邀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并向毛泽东同志铜像献上花篮。

2018年8月底,受邀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几内亚比绍总统若泽·马里奥·瓦斯专程来湘考察访问,并表示与中国牢不可破的友谊,是由几内亚比绍“国父”卡布拉尔与毛泽东主席亲手开创的,此次访问毛主席的家乡,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而对于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的人民而言,湖南除了是“毛主席的家乡”,也是“白衣天使的家乡”。

1973年,湖南首次向塞拉利昂派出第一批援外醫疗队,1985年起,又承担了对津巴布韦的援外医疗任务。截止至2018年,湖南先后向两个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36批共439人次,已经累计为数十万名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走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的街头,当地民众看到中国面孔,总会用当地语言喊“中国,中国”,有的甚至还会用中文说“你好”。这是湖南援非医疗队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当地人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记。

非洲有句谚语:“若要走快,一人独行;若要走远,结伴同行。”作为毛主席的家乡,在发展的道路上,湖南与友善的非洲朋友一道,结伴同行、互帮互助。

要同行,先交友。1982年,长沙与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这是湖南与外国城市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湖南向更多的非洲“小伙伴”发出了“好友申请”。截至目前,湖南的非洲“朋友圈”扩大到了8对,其中省级友城2对,分别是湖南省与南非北开普省、湖南省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市级友城6对,除了长沙与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市外,还有长沙市与乌干达恩德培市、郴州与南非金伯利市、湘潭市与坦桑尼亚姆索马市、湘西州与南非赞扎巴尼市、株洲市与南非彼得马里茨堡市。

结伴同行的路上,少不了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吃饭问题是长期困扰不少非洲国家的大问题。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湖南农业企业和农业专家带去了资金、技术、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减少饥饿和贫困,发展农业生产。

作为全球种业的10强企业,近年来,隆平高科持续加大在非洲国家的杂交水稻技术援助和推广力度:在利比里亚建立了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塞内加尔实施以水稻和蔬菜为主的农业技术援外项目;在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约7吨;在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杂交水稻的产量同样表现不俗。

他们不仅带去了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更带去了先进农业生产方式,让古老的非洲大地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据不完全统计,隆平高科已累计举办约150期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2600多名。

从长沙到苏丹朱巴,129.9万册教材的墨香飘越上万公里,为非洲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送去知识和希望。2017年,“出版湘军”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承担了我国首个综合性“教育援外”项目——“援南苏丹项目”,包括顶层教育规划、教材开发、教师培训、ICT(信息通信技术)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和教材印刷等五大板块。项目启动一年多来,中南传媒先后组织近200名南苏丹教育部骨干教师来华培训,与南苏丹方合作编写1至8年级数学、英语、科学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师用书等,成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援外模式。

“湖南人在我们心中有不一样的位置,我们对湖南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南苏丹驻华大使约翰·安德嘉·杜库在交付仪式上致谢说。不仅如此,南苏丹政府还授予湖南省“南苏丹在华文化推广大使省份”称号。

眼下,在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市的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内,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已建成的高规格标准厂房整齐气派,正在建设中的部分项目热火朝天。

作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首个由省级政府推动、在非洲建设的境外工业制造合作园区,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正成为湖南产业和企业进入非洲的支点。目前,已有三一重工、北汽福田、毅荃服饰等企业签订了意向入园协议。

近年来,湖南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将目光投向商机无限的非洲大陆。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湖南在非洲总投资额8.4亿美元,在非洲投资企业共114家。中车株机、隆平高科、三一重工、远大住工等一大批湘企纷纷走进非洲,涉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贸易、机械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商业服务批发等。

“湖南企业发展到哪里,对外合作平台就搭建到哪里。”为此,我省外事等部门加强与各驻华使馆、国际机构联系,积极搭建湖南同非洲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举办了“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湖南行”“湖南-非洲国际产能合作暨工商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和“湖南-非洲地方产业合作对接会”,为“湘企入非”“湘非合作”铺路搭桥。

此外,湖南还大力拓展对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以来,湖南先后与南非北开普省、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尼日利亚克罗斯河州等政府部门签订了经贸合作备忘录,发挥产业、产品优势互补,推动双方开展经贸及产能全面合作;与中非发展基金、中地海外集团、李氏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政金、政企”合作“走出去”模式,提高湖南企业对非洲投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在有关部门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湘企开始在非洲扎根、生长,并且喜获丰收。

三一重工逐步形成了以南非大区和北非大区两大区域阵营为中心的经营格局,业务覆盖整个非洲大陆,在非洲的市场销售不断攀升。如今,“湘字号”工程机械设备忙碌于非洲各国的基建工地,早已不足为奇。

非洲也是湖南境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地区,2018年1至7月,湖南省在非洲的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2.6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5亿美元。中建五局、中国水电八局、湖南中扬建设、湖南建工、湖南环达路桥等一批工程企业,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肯尼亚等国打开了工程承包市场,参与非洲国家的公路、隧道和桥梁建设,进一步带动工程机械、海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关联产品出口。

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中,湖南与非洲在合作共赢道路上结伴同行,渐入佳境。(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红网、新浪网等)

猜你喜欢
援外湖南非洲
An Uncommon Trip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留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援外
湖南童谣
在湖南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unit 1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