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水产专家何望八赴埃塞“授人以渔”

2019-09-10 07:22
华声文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埃塞水产鱼类

素有“东非水塔”美誉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国家,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火山湖泊星罗棋布,农业发展比较薄弱。16年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望首次来到埃塞,开启了她的援非之路。2018年10月,何望第8次来到埃塞,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这些年来,在她的努力下,埃塞人养鱼从“靠天吃饭”到“靠人实干”,“非洲屋脊”上的人们也吃上了自己养的鱼。

2003年,何望通过层层选拔,与另外30余位中国专家一起,首次踏上埃塞这片神奇的土地。来埃塞前,何望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此行的任务是对埃塞进行水产教学援助。

“埃塞鱼类有200种,鱼类资源相对丰富。”何望说,埃塞渔业以天然养殖为主,但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埃塞就面临环境污染、过度捕捞、鱼类小型化年轻化等问题,培养科学化、专业化的人工养殖方式迫在眉睫。

何望任教的阿拉格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学院,是埃塞最大的一所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学院。这所隐藏在4200公顷原始丛林里的学校,没有围墙,有的只是简陋、低矮的校舍,还有在校园里来去自如的飞禽走兽。

何望告诉记者,白天,猴子随时可能溜进房内拿走食物,窗外边野猪、豪猪会到处乱跑,狒狒毫不留情地摘走院子里栽种的木瓜;夜晚,野狼的叫声在旷野响个不停。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学校隔三岔五停水停电,时间最长的一次停了足足8天。一开始大家还在院子里垒石头、捡柴火做饭,后来冰箱里的食物全都坏掉,只能喝着浑浊的水硬撑。

“经常没水没电没网络,如果没有信仰和愿景,是不可能长久待下去的。”何望说,她当初就是单纯地想改善学校的基本设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渔业知识,学到养殖技术,才让自己欣然接受了艰苦的条件,坚持了下来。

按照学校安排,何望同时教授实践课和理论课,且实践课占70%,理论课占30%。初来乍到的何望却傻了眼:由于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很多老师只能空谈理论、纸上谈兵。

为此,每次从国内来非洲,何望都会拎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一堆实验材料,大到显微镜,小到鱼钩,让学生参与到织渔网、捕鱼等各个环节中来。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学校连一个标准的实验鱼池都没有,学生要跑幾十公里到外面实习,耗费时间长、花费多。何望曾跟着学生去了一趟,还在半路上车就坏了。这成了何望的一个心结。

“没有鱼池,我们就自己动手建一个。”何望说,没有基本建筑材料,她就带着学生从10公里外的河床拖来泥土,从学校仓库到处搜集旧水管;没有项目资金,她就自己贴钱。

2014年,何望从选址到施工,全程参与,身兼数职,既是设计者,也是施工者;既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既是老师,也是工人,带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一锄一铲挖了几个月。

沙壤土保水性很差,何望又用3种材料制成混合土,使用薄膜、混合土及水泥三层做池塘壁,建成了当地第一个“三合一”鱼类养殖场。该鱼类养殖场面积达200平方米,有1.5米深,是“埃塞全国教育系统第一个水产示范基地,填补了无水产养殖教学设施的空白”。(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何望在当地也拥有了“铁娘子”的外号。

十多年来,何望的职责从最初的理论教学到现在的水产教学、实验示范、人才培训、教材编写,多项工作一肩挑。在她的帮助下,阿拉格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学院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水产教学体系。

何望最初建成的鱼类养殖场也成为埃塞全国各地大学生、技术员、农民的培训基地。如今,“三合一”鱼类养殖场技术已在当地推广,何望也和学生修建了13个鱼池,包括1个苗种池、12个研究孵化池。

据悉,埃塞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80%以上,出口创汇也主要依靠农业;另一方面,由于埃塞人民大多信仰宗教,斋戒日比较多,一年差不多有一百多天不能吃鸡蛋、鸡肉、牛肉,但可以吃鱼,所以鱼的消费市场广阔。

何望坦言,得益于中国渔业专家的帮助,当地至少可以节省一二十年的渔业发展时间。而水产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将有利于埃塞大力发展水产人工养殖,出口创汇。

如今,何望正在筹建一个实验室,分为办公室、储藏室和小型实验室,准备从软件和硬件各方面提升埃塞高校水产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埃塞水产鱼类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鱼类运动会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引发海啸(上)
埃塞人911庆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