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勤芳
迁移应用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把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概念、原理联系起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新技能的形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重视迁移应用,可以有机整合学习内容,建构反思学习过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布卢姆提出“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六个认知维度层次,其中,“记忆、理解”属于浅层学习认知水平,后四个则属于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迁移应用是其中之一。迁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把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概念、原理联系起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重视迁移应用,可以有机整合学习内容,建构反思学习过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一、迁移应用,促进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
把多种知识和信息相联接,进行学习内容本身和学习过程的有机整合,重点是处理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多学科知识间的融合。
(一)迁移应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深度学习重视将新学习的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最终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全面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灵活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
比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先对学生课前进行了调查,发现基于原有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储备,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而对于相同位数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也能通过相应的迁移应用,进行学习,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融入原有知识体系。于是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先是借助生活情境,出示一组电器商场电器价格信息:电视机:2530元;洗衣机:980元;电冰箱:2350元;空调:3180元。请小朋友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学生自主选择,互相交流后整理如下:
①980<2530
②2350<3180
③3180>2530
④2350>980
⑤980<3180
⑥2530>2350
这时候,再请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分类,学生讨论后,整理成两类,第一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①④⑤;第二类:位数相同的数比较②③⑥。接着,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交流:位数不同如何比较大小?位数相同如何比较大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比较的方法是多样的:位数不同的数进行比较时,会用“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这一经验来比出大小;位数相同的数进行比较时,有人会想2530是2千多,3180是3千多,得出2530小于3180;有人根据两个数的组成,直接比千位上的数,得出2530小于3180;有人通过画数轴,在数轴上写出这些数,用前后位置关系来比较大小……这些方法,都充分运用了以前的数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概括归纳出比较的方法和要点,最后,再组织学生回顾反思:今天新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以前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进一步在新旧知識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最终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迁移运用,达到多学科知识融合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综合化的方向,设置了综合课程,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数学源于生活,能与很多学科相融合,比如语文、历史、地理、科学、美术等,但是跟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得最紧密,通过迁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和评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认识人民币”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思考,人民币的面值数字为什么只设定1、2、5,而没有3、4、6、7……呢?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很难根据现有知识作出回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把1、2、5这些面值进行有序组合,得到如下新的面值:1+2=3、2+2=4、1+5=6、2+5=7、1+2+5=8……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发现生活中确实有不少数学原理,因为用1、2、5能组合出1~10的所有数值,至于后期出现10、20、50、100面值,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生活中使用。而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实地进行小商品交易。在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带真实的人民币买东西,既兴奋,又算得格外认真。
这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运用知识的舞台,平常作业中能很快算出5元=3元8角=1元2角,但是在真实的找钱过程中,要想很久,可见,学生多么需要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当学生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促进思维发展。
二、迁移应用,促进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
深度学习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在把已有的旧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时,积极主动进行分析、鉴别、评价,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特有的对新知的理解,最终建构新的知识序列。
比如教学“一位小数大小比较”时,要求学生比较0.8和0.6的大小,学生能凭借经验,直接能看出0.8大于0.6,但是说不清判断的依据和比较的方法,于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充分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建构新的学习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比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借助生活情境,把0.8和0.6看作0.8元和0.6元,再转换成8角和6角,比出大小;
第二,借助图形直观,根据小数的含义,在正方形内表示出0.8和0.6,比较两个的涂色部分,得出大小;
第三,借助数轴,在数轴上标出0.8和0.6,因为0.8在0.6的右边,所以, 0.8大于0.6;
第四,结合整数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都是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新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鉴别哪些知识可以迁移运用,尝试比较大小,这样就能把原有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学习过程的重新建构,得出新的比较方法,同时通过反思、评价,找到新、旧方法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内化知识。
三、迁移应用,促进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从深度学习的内涵来看,非常重视学习的迁移应用,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情境,将所学知识和情境相联系,运用知识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达到迁移的目的。
如“浓度问题”教学中,教师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三个浓度问题,生理盐水浓度、酒精浓度、酒驾中的酒精血液浓度,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说出这三个浓度表示的意义,从而感知浓度源于生活,更体会到它与百分数紧密相联,这样就为学生找到了迁移运用的承接点:用已有百分数知识解决浓度问题。接下来学生轻松解决例1“有含盐8%的盐水500克,其中含有多少克盐?多少克水?”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不急着教学例2,而是提出问题“现有浓度为8%的盐水500克,要使浓度变为5%,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后找出改变浓度的几种基本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出例2“现有浓度为8%的盐水500克,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5%的盐水?”再引导学生思考“加入水后会引起哪些数量变化?”并用表格整理出相关数量,进行变化前和变化后数量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感知浓度变化数量之间的变与不变,突破学生思维困难点,顺利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
这一教学案例,跳出专题训练的框架,充分研究每个例题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对比分析,突破难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实现原理方法的顺利迁移运用。
四、结语
总之,既然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倡导为理解而教,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建构新、旧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迁移应用的过程中有机整合学习内容,建构反思学习过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