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 07:22张波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师

张波

目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依然缺失问题意识,他们既不善于思考问题,又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学生从不质疑教材和教辅中给出的答案,从不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从不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有部分学生有问题意识,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却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求异与创新的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从每节物理课中、从有趣的自然现象中、从身边日常生活中、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

(一)引导学生在揭示课题中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物理学科是由问题构成的学科。每一节物理课都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从每节课的课题中我们基本能大致了解到应该探究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题人手,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由于时间所限,不可能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由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同,不可能每位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研究价值。但是,教师决不可急于否定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而应结合教学内容,帮学生梳理出一个最有探究价值的纲领性的问题,尽可能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让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问题欲,或许,未来的物理学家,就是今天问题提得最离谱的那个学生。例如,爱因斯坦曾经就因为经常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被他的老师视为调皮的学生而逐出了学校,但是他却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二)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捕捉有关物理学科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探索物理的奥秘。例如,在做“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前,可把学生提出的“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列为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最终探究出电阻跟材料长度成正比、跟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的物理学知识。再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在师生共同做完“吹纸条”的演示实验后,教师必须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学生自然会争先恐后地提出如下问题:口吹小纸条后,小纸条为什么相互靠拢而不是相互分开?之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在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自主探究学习。

(三)引导学生在新知探究后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不仅要在新课导入的环节给学生留出提出问题的时间,还要在新知探究后给学生创造质疑或提出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完浮力定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于浮力你弄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我们的探究结果是否有什么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中提出问题

传统的物理教学侧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人课程,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学除了学科本身的知识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利用科学家的发明故事来教学,就能够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阿基米德在浴盆里发现了浮力定律后,大喊大叫地跑到街上,赤身裸体地向世人宣告他的重大发现;伽利略为了证明抛体运动定律,把一个木球和一个同样大小的铁球从比萨斜塔上抛下;牛顿在炎热的午间冥思苦想行星运动的规律,结果一个打在他身上的熟透的苹果让他茅塞顿开,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受开水掀翻水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1666年,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与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说”之争;爱迪生经过成千上万次实验最终选择了钨丝作灯丝,发明了电灯,给漆黑的世界带来了光明……这些生动有趣的伟大发明和创造的故事都是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丰富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依照“镭是谁发现的?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居里夫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精神?”等这样的提问,在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系列问题之后,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上搜索、图书馆查阅、访问学者等渠道,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身上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更能学到他们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二)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

干奇百怪的自然現象中,经常蕴藏着神奇的物理奥秘。例如大海为什么会有潮起潮落?蓝天上为什么会有白云?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七色的彩虹?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夏天为什么会下雨?秋天为什么会下霜?正下雪时天气为什么不那么寒冷?夏天雨后天气为什么凉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中提出有关物理学的问题,这样不仅会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

游戏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引导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有关物理学的问题,那将极大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放风筝”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风筝升空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在有风的天气放风筝?为什么有的风筝飞得高?有的风筝飞得远?还有的风筝飞不起来?如何让我们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再如,在组织学生玩“冰陀螺”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冰陀螺旋转时都做了哪些运动?为什么它转得越快自转的时间就越持久?诸如此类的提问,都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生成具有思维活动的物理问题。

(四)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问题。例如,为什么被雨淋湿的衣服在高温下、在风中、在大面积展开的条件下会很快晾干?为什么在百米冲刺的终点,运动员停不下脚步?为什么背在肩上的包背带越宽,背起来越舒服?为什么俗语说“好受不如躺着”?为什么关上卧室房门,在卧室听客厅的电视声音会变小?拍球时手为什么有疼痛感?这些来自生活中的有关物理学的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符合“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物理学科新课程理念。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教师
留言板
设问引导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