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5月28日,筆者跟随《山西教育》杂志社采风团来到了晋中市,开展美育专题采风活动。从榆次区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三代帝师祁寯藻故里,有着清凉圣境美誉的长寿之乡———寿阳县。
我们一行人首先去到的是寿阳县滨河第二幼儿园,这是一所2016年才新建的幼儿园,整个园所非常大气,共设有大、中、小班13个,每个班有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我们跟随园长闫慧玲来到了幼儿园地下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大型实践活动区域。“2018年,我们利用地下室50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了可供幼儿实践探索的大型美育体验活动基地,开设了木工、陶工、纸工、面工四个特色美工体验区,把教育与生活、园与家、人与人、孩子与社会实际的场景,链接到微社会体验与实体游戏区域中。”闫慧玲这样介绍。我们看到,孩子们有的在扮演警察、有的在扮演司机、有的在扮演厨师,个个乐在其中。整个楼层就像是一个微型社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双手,感受到劳动美、工作美。
接着我们来到了城内学校,据了解,城内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现有学生2302人,教师123名,其中音体美专职教师19人。我们首先参观了孩子们的艺术作品,纸艺、剪纸、手工、小制作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构思精巧,充满童趣,让人耳目一新,不由得感叹孩子们创意和行动力。城内学校吴德渊校长介绍说,这些是孩子们利用平常的艺术课制作出来的,而且可以带大家去现场观看一下是如何制作的。我们随着吴校长来到了大礼堂,这里现在是寿阳县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展示厅。整个大厅布置得就像一个集市,一个摊点就是一个工作坊。
刚进门,一个巨大的怪异面具扑面而来,纹饰粗犷又不失俏皮,古风留存又加入了现代元素,一个小导游走过来解开了我们的疑惑:这里是城内学校傩面具艺术实践工作坊,孩子们用多层泡沫制作成2伊3米的超大爱社傩舞面具。爱社傩舞是流传于寿阳一带的极为古老而又稀有的汉族传统傩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全国仅有的原始稀缺舞种。据传,黄帝为了战胜蚩尤,命令将士打扮成24个“魂头鬼”迷惑蚩尤,取得胜利后,为了表彰将士们爱社稷的英勇行为,就把这种傩舞称之为“爱社”,而跳这种傩舞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傩舞面具。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技艺与图腾崇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圣祖恩德今犹在,爱社学子精艺传”。
马首乡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他们独辟蹊径,不仅创设了“仿铜雕艺”工作坊,还特别开发了“仿铜雕艺”校本课程,这种技艺集泥塑、雕刻、绘画于一体,学生们运用现代材料,制作出的作品新颖、别致、厚重,再现了古老复杂的铜版雕刻的艺术魅力,许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甚至还创造出了很多反映家乡变化的优秀作品。
尹灵芝镇中心学校结合本地柳编工艺,开设了富有农村地域特色的编艺坊,师生利用柳条、桑条、荆条等,编制出筐、篓、杯、盘、衣箱、笸箩、簸箕等,孩子们乐在其中,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北大街小学的绘影绘声皮影戏工作坊,让孩子们用古老的艺术形式复刻了“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战兵”的传奇与美好;城西小学的九州绣坊,一件件丝带绣品十分精美,点缀了学校师生的美好生活;东关小学的五谷画、面塑工作坊,用小小的谷粒、面团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高家坡小学的纸艺工作坊,纸浆画色彩鲜艳、富有浮雕效果,孩子们在童真童趣中手、脑、眼得到了锻炼;平头镇中学的傩舞爱社艺术团、版画工作坊、拓片工作室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工作坊,我们不禁感叹:寿阳县的美育教育真是校校有坊,生生有艺,和而不同,以美育美。大学校有大的想法,小学校有小的特色,城内学校有城内学校的优势,乡村学校有乡村学校的特点,各校因地制宜,发掘本地传统文化,感受地域文化气息,在继承中坚持,在发扬中浸润,形成一种特有的县域美育特色。“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艺术进课堂、民间器乐进课堂,将左权“民歌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特色艺术引进校园,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晋中市教育局体卫艺专干王鹏飞介绍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深厚的自然、艺术、人文底蕴,体现了中华审美与艺术传统的精神特质,是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山西是人文大省,蕴含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相信孩子们在传承与发扬这些技艺时,能够切身感受到身边的美、家乡的美,进而养成发现美、创造美的习惯。
总之,美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功能,美育可以启迪智慧,引导人向善、向真、向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美育让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其意义最终归结为一点,就是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品格、胸襟、学养等方面的营养,引导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美的追求。晋中市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太谷县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