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集体备课彰显个性的魅力

2019-09-10 07:22董新民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案集体检测

走过几所城区大校,翻阅教案时,看到整齐的文件夹、厚实的打印版教学设计、点点滴滴的红笔增删、对教学过程回顾式或笼统评价式的课后反思……一眼看出,学校推行的是集体备课。说是集体备课,其实真正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备课的情形少之又少,集体备课只能落实到主备人一人备课,其他成员共享。

网络时代,只要输入课题搜索,铺天盖地的教学设计会一涌而出,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即便是手写版的教案,基本上也是从这些现成的教学设计中抄版而来,或者简版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教师备课,也是另一形式的集体备课。

拿着“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如果不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势必会抓不住重点,切不准要点,找不到生成,把握不好时间,一节课下来,觉得似乎教了许多,又似乎什么也没教好,经常会给人一种找不到自己和孩子的感觉。

如何用“别人的教案”上成自己的课,上出自己呢?我认为关键要在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上下功夫。

也许有许多教师会说:二次备课我们也在进行,教案上的圈点勾画、红笔增删,就是二次备课明显的印证。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备课应该是在研读教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变目标、调流程、加生成、重检测。

变目标是二次备课的关键。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和推进。变更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对教材的研读,联系学情,关注学什么(知识与能力)、怎么学(过程与方法)、为什么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要让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可实现、可检测。

调流程是二次备课的重点。当学习目标发生调整后,教学流程自然要发生改变,教师会依据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增加或减少一些内容。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背景介绍,有些教师会变课前介绍为课中渗透,让背景切入必要而深入。

加生成是二次备课的重点。生成是学生在深入理解教材基础上的产物,是师生、生生思想的碰撞。有人会说“生成”是生成的,岂是备出来的。没有预设,哪有生成?没有精准问题的设计,师生、生生怎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教学中关注生成,就需要在问题设计和细节挖掘上下功夫。

重检测是二次备课的根本。当学习目标变更后,检验学习目标实现与否的检测就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让检测题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体现基礎性、层次性、重点性的特点,能够关注学科知识和不同层面的学生。检测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反思点。

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和延伸、小结和深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亮点、问题、遗憾以及意外和生成,会让我们欣喜、痛苦、无奈、激动和感动,回顾——内心波澜起伏,书写——延伸和深入。如果不用文字及时记录下来,会稍纵即逝,让重要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写作即反思。只要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总结,问题才会简单,思路才会明晰,理解才会深入,挖掘才会深刻。有些老师会说:我不会写反思,只能回顾一下课堂,提一些问题。其实,课后反思并不高深,只要将课堂中印象最深刻的问题、场面或细节用心记录即可,记录即是思考,积累便是研究。

撰写课后反思时,不宜宽、大、广,要落到教育教学的点上,以实、小、细、深的特点凸显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践行。(1)实,即真实地还原课堂。真实是课堂教学反思的基础,不可夸大,也不要放小。还原课堂时,要根据反思的关注点真实到师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问题、一个活动。(2)小,反思的关注点要小。反思时,应该关注某一点, 关注面不宜宽,一旦关注面放宽,我们就极容易脱离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对以后的教学指导和影响就会削弱。(3)细,即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时,某一个细节、某一个侧面,恰恰能反映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4)深,即对教育教学某一方面思考的深度。只有达到思考的深度,才能落实到实践的深度。实践到位,才能真正彰显教育教学的意义。

信息多元化时代,我们决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走进我们的课堂,忘却了孩子们,也丢失了我们自己。

课堂是我们的,教学是自己的,学习是孩子们的。只有在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上下功夫,才能让集体备课彰显个性的魅力,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当然,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创造自己时,我们也就会发现自己、创造自己。

董新民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乔门九年制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定西市骨干教师、甘肃省第七届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第一批乡镇骨干教师,曾获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

猜你喜欢
教案集体检测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