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宗伟之如何与里约奥运冠军擦肩而过

2019-09-10 07:22程勇民
羽毛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谌龙对角高球

程勇民

最近几天,羽毛球圈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李宗伟宣布退役。竞技体育历来是年轻人的天堂,一名已过而立之年的运动员宣布退役,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何以引起如此轰动?当然是因为李宗伟非同寻常的传奇人生。

李宗伟的运动生涯横跨5届奥运会,获得3届奥运会亚军、3个世锦赛亚军,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连续200周保持世界排名第一,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伟大纪录,难有人撼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王级的运动员,居然没有正式加冕过世界冠军,真的无法不让人为之叹息。

如今,李宗伟结束了职业生涯。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伟大运动员,同时继续欣赏天王级球员之间的精彩表演,借鉴其中的成败得失,从本期开始,笔者将分几个专题,单纯从技术和战术角度解析李宗伟在几次重大比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具体缘由。

2016年里约奥运会,李宗伟在半决赛中战胜林丹之后,相信很多球迷心内心已经把冠军许给了他。然而,竞技体育不相信“同情心”,最后李宗伟还是以两个18分不敌谌龙,屈居亚军。

这场决赛,如果仅仅从得失分情况看,两局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比赛过程反映出的胜负缘由却又明显不同。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得失,先就三种“失误”属性进行说明。首先,攻击性失误是指在主动进攻的情况下产生的失误,这种失误对胜负的影响最大,本该得分却丢分,相当于负2分;第二,非压迫性失误是指在没有难度的防守状态下产生的失误,它对胜负的影响次之;第三,压迫性失误是指在防守难度较大状态下产生的失误,它对胜负的影响相对较小。显然,从两局的比分结构表可见,李宗伟输球都与“攻击性失误”较高有明显关系。从比赛过程来看,前后两局对于产生“攻击性失误”的原因却有明显不同。

第一局,李宗伟在整体攻势上占优,间歇时一度11比7领先。之后,随着“攻击性失误”的增加,李宗伟得势不得分,优势被一点点逆转。而这一逆转过程,主要源于他擅长的“控网突击”战术的失效。

一、网前细腻、突击犀利是李宗伟的突出特色

众所周知,李宗伟打法的特点一是网前技术细腻,控制网前是创造进攻和得分的有效途径;二是抓突击速度很快,突击进攻非常犀利。在与谌龙的对决中,李宗伟仍然坚持了自身的擅长打法,并在局部争夺中占据优势。

如图1-1所示,李宗伟在网前反手搓切对角,谌龙反手推对角。图1-4显示,李宗伟抓推突击准备充分,并成功实施突击头顶杀直线(图1-6/7/8)。谌龙防守挡对角,李宗伟上网以后略带停顿,低点放网(图1-12)。谌龙的移动明显受到对手停顿动作的影响(图1-14),上网速度受损,在被动情况下反手推挑对角,质量不佳,被李宗伟抓到机会,再次加速突击头顶杀直线(图1-21/22/23/24),直接得分。

因为“控制网前”是李宗伟创造进攻机会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比赛过程中,他的整体准备意识主要集中在抢网和抓网前。

如图2-1所示,李宗伟在底线正手拉直线高球,谌龙转身准备反手回击(图2-4)。对于高手来讲,在这种状态下的击球可以有N种可能,直线、对角、网前、底线均有可能。但是对于李宗伟来讲,他的准备就是以抓网前为主。如图2-6所示,在谌龙击球瞬间,李宗伟抓网前的战术意图已显现无疑。正巧谌龙选择了反手过渡直线,所以等谌龙刚一出手,李宗伟就迅速扑向网前(图2-7/8/9),扑杀得分。

二、李宗伟冒险网前捕杀的弊端

这一战术策略在第一局的前半段贯彻得很顺利,并因此取得暂时领先。然而,间歇之后,形势开始逐步反转,其中既有“战术反制”的原因,也有网前处理的“运气成分”。

如图3-1所示,谌龙在网前正手放网,李宗伟仍然习惯于搓切对角(图3-3/4/5)。谌龙上网后以反手放网应对(图3-6),大家请注意,在谌龙准备放网之时,李宗伟已经全神贯注地准备抓网前。在谌龙出手瞬间,李宗伟不顾一切地跳上网准备扑杀(图3-7/8/9)。这一次他的起动略微提前,明显有搏杀痕迹,但幸运之神倾向于谌龙这一边,谌龙的放网居然滚网而过。因为球在网上停顿,完全打乱了李宗伟的跳扑节奏,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蹊跷的是紧接着第二个回合,李宗伟在左场区又一次跳扑失误。尽管这两分可以归结为运气不好,但是在比分领先较多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如此冒险搏杀,值得商榷。

三、李宗伟战术意图太强被对手反制

因为李宗伟抓网前的战术意图太强,所以很容易被对手察觉并反制。事实上,通过看电视转播可以听到,第一局间歇时,教练便提醒谌龙:李宗伟的重点是抓网前,所以你的底线过渡球尽量要硬,少软过渡。正所谓高手过招一点就灵,接下来的比赛,谌龙在底线的处理,硬抽压过渡明显增加,在网前的处理重复网前明显减少,于是战局逐渐向有利于谌龙的方向发展。

如图4-1所示,李宗伟在网前反手弹推底线,谌龙转身准备反手回击。图4-5显示,李宗伟的意识仍然是在网前准备抓谌龙的软过渡。但是,谌龙却打出了反手抽压直线(图4-5/6/7),这显然是有意而为之。李宗伟因为站位靠前,加之来球速度较快,超出了预期准备,他匆忙拦截,以失误告终。

图5是另一种反制战术。图5-1显示,李宗伟在网前反手切放对角,从图5-4的准备姿势看,他的意识还是抓网前,侵略性非常强,有跳扑搏杀的意图。谌龙沉着应对,非常有针对性地反手快推对角(图5-5/6/7)。李宗伟因为逼网太凶(图5-5),导致自身在底线的过渡被动(图5-9),出手选择大受限制,只能反手軟过渡直线。此时,谌龙的准备意识明显倾向于网前(图5-9),待李宗伟一出手,谌龙抢网快放(图5-12)。高手相争,一旦意图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果然,在谌龙早有准备的快放之下,李宗伟立刻陷入极度被动当中(图5-15),无奈只能反手勾对角,被等在网前的谌龙一扑毙命。

反制战术的成功,并不等于完全屏蔽网前球,但是机会必定越来越少。因此,李宗伟在捕捉到战机时,要求会越来越高,恨不得一拍得手。图6正好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图6-1显示,李宗伟在半场反手弹击底线。谌龙有受骗倾向(图6-3),因此回动到底线时非常被动(图6-5)。此时弹拉高球风险很大,所以谌龙选择了软过对角。尽管如此,还是被李宗伟逮个正着,抢到了极佳的搓球攻击点(图6-8)。常规情况下,这么高的网前击球点,只要简单放网即可取得主动。但李宗伟并不满足,随着比分的接近和形势的逆转,他希望一拍制胜,所以对抢搓的质量要求非常之高。实际情况亦是如此,李宗伟击出滚网球,遗憾的是没有翻滚过去,反而落回了自身一侧(图6-12)。

综上所述,第一局,李宗伟的战术重点在网前,但因为对手的反制和搏杀,他的控网战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在多次网前争夺中出现过多“攻击性失误”,这正是他得势不得胜的主因。

四、体能出现状况是李宗伟第二局失利的主因

进入第二局,开局算是平衡局面,比分交替上升。但是戰至7比8李宗伟领先1分时,局势快速逆转,李宗伟的攻势锐减,而谌龙在攻势上明显反超。观察与判断实战过程,此时李宗伟应该是体能出现了问题,已经无力支撑连续进攻。

证据一:他的反手高球不到位。如图7-1所示,谌龙被动推挑直线,李宗伟转身反手击打高远球。从图7-4的状态看,李宗伟的反手击球点还不算太被动。依他的实力,回击底线到位是不成问题的,但事实是李宗伟这次的反手对角高球不到位(图7-8),被谌龙一个头顶杀直线,一拍中的(图7-10/11/12)。

证据二:头顶对角高球不到位。如果说刚才的反手高球不到位是偶然的,那么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怀疑到体能问题了。

如图8-1所示,李宗伟在底线回击头顶对角高球,质量差强人意(图8-5)。如此机遇谌龙当然不会手软,果断起板扣杀(图8-6)。李宗伟防守挡直线,随后谌龙杀上网连续封杀成功(图8-13/14/15)。在第二局的后半段,李宗伟因高球不到位被谌龙直接打死的就有3分。

证据三:起跳扣杀失误明显增加。如图9-1所示,李宗伟在网前反手放网质量很高,谌龙上网被动挑球受限,出球有瑕疵。李宗伟快速后撤并起跳扣杀,正手杀直线,然而遗憾的是球飞出了边线。从实战过程看,李宗伟的后撤速度和起跳高度都没有达到他本身的理想状态,这与失误有密切关系。在比分7比8之后,类似这样的起跳扣杀失误,李宗伟一共发生了4次。于是第二局的形势就演变成:一方面李宗伟想节省体能,明显减少了进攻次数,防守增加,意味着主动得分机会的减少,制胜主动权拱手相让;另一方面,如果防守增加而反击成功率高的话,也不是没有制胜可能,但因为体能下降,本身不多的进攻成功率也不高。以上两方面原因叠加,直接决定了李宗伟出局的命运。

综上所述,假设李宗伟顺利拿下第一局,按照他当时的体能状况,跟谌龙拼第三局,基本上也是凶多吉少。回想起2017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李宗伟对阵桃田贤斗,第二局时李宗伟也是打到了体能极限,如果最后一分没有幸运之神眷顾,结果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也许有人会纳闷,难道李宗伟的体能真的支撑不了两局?可是,一旦得知李宗伟2018年的病魔噩耗,一切疑问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任何人都不再苛求34岁、35岁和36岁时的李宗伟。面对比自己年轻10岁、15岁的后起之秀,他已经表现得完美无缺。

猜你喜欢
谌龙对角高球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折大象
折向日葵
高球之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