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海岸到南宁年轻团队铸就全新苏杯

2019-09-10 07:22闫佳
羽毛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陈雨菲国羽女单

闫佳

2019年5月26日,中国南宁,苏迪曼杯的争夺在目前代表世界羽毛球团体最高水平的两支球队之间展开。结果牌面实力稍显逊色的中国队,以如虹之气势、出色之发挥,3比0完美地将日本队斩于马下,将苏迪曼杯高高举起!

这场期盼了两年之久的胜仗,是目前中国羽毛球队这支年轻团队团结一致、合力拼搏的结果。这次征战苏杯,中国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大名单中出现了9张全新的面孔。夺杯后,六位新科世界冠军将自己的照片挂上国羽的冠军墙。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现在,铸就了这次具有全新内涵的苏杯,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和中国羽毛球队的未来!

决赛3比0的比分,看似是三个组别、四个人的胜利,但更是这个无论是教练,还是队员都称得上全新一代的胜利。从小组赛开始,五个单项组就牢牢守住各自的关卡。队伍强调要做好困难的准备,年轻人在场上把压力转化成了动力,恰如其分地利用压力,这是经验,也是国羽的大赛底蕴。

硝烟虽然散尽已有月余,但细细品味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重温南宁留在记忆中的闪光时刻,还是让人无比激动和兴奋!

1st Round:决赛前的“想到”

Q:决赛前想过兼项吗?

张军:“我们猜过对手可能会兼项,首场从男双开始正合心意。”

决赛前,在中日两队上交各自出场名单后,日本队在阵容上做出了变阵。对此,双打主教练张军说,“我们猜到日本队为了把我们的优势项目混双拖在最后一场,会派渡边勇大兼项。他们可能会考虑渡边勇大/远藤大由在4月亚锦赛中赢过李俊慧/刘雨辰,所以没上排名最高的嘉村健士/园田启悟。从这个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的男双本来就不能稳赢‘双塔’,还让队员兼项,由这点来看,从气势上我们就占优了。”而且,在张军心中,“双塔”属于大场面型选手,比赛越大他们越能充分发挥。所以,从“双塔”开始,正合心意。

苏杯决赛,第一场男双开始前,男双主管教练陈其遒将这场比赛定义为“耐心之战”。他要求李俊慧和刘雨辰毫无保留地倾尽全力,球没有落地就不能松下那口气。“将长期以来的蓄力,在这场决赛中一次性地全部释放。”

势在必得的“双塔”,在决赛中占据着全面主动,每一次杀球都伴随着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他们充分地燃烧,打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同时也震碎了对手想夺取1分的美梦。经过53分钟激战,李俊慧和刘雨辰携手为中国队拿到决赛第1分。

有过团体赛经验的刘雨辰知道团体赛如何打,也知道1比0和0比1对后面队友的影响。他说:“对手给我们制造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在坚持,这就是大赛。第一局谁能顶住,胜利的天平就更倾向谁。”

本次比赛身体状态并不是最佳的李俊慧再次突破自我,“真的很累,但关键分上我跟同伴咬住了气势。”赢下比赛后,李俊慧的表情明显轻松释然了许多,他终于将近期憋在心中的“气”全部吐了出来。

一直陪着男双组备战的“宝哥”傅海峰精辟地总结:“李俊慧是天才型选手,劉雨辰是人才型选手,他们的胜利为中国队重夺苏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nd Round:决赛场上的“没想到”

Q:想过拿下第二场女单吗?

夏煊泽:“想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过程。”

“没想到领先会被逆,没想到落后再反转。”谈起决赛,单打主教练夏煊泽连说了两个没想到。5月25日,半决赛一结束,教练组回到驻地立刻开始了决赛准备。这场中日之战的女单和男单被安排到第二场和第三场,是最要劲的位置。“整体分析,决赛时的这两场单打,我们都处在下风,夺两分不是很有把握。相对而言,女单夺分的机会可能更多点,而男单,日本的桃田贤斗如日中天、不可一世。日本队当然也明白,要想捧杯,单打这两分是他们必须拿下的。”

对阵山口茜,陈雨菲首局领先被逆转丢掉;第二局,陈雨菲在十分胶着的情况下艰难拿下;决胜局,没想到6比11落后交换场地,追到13比11,之后13平、15平,关键时刻越打越流畅,甚至在最后阶段对此前训练一直在纠正的步法问题都开窍了。所以说,教练组想过赢,但没想过会是这么波澜起伏。

临近局末时,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陈雨菲20比17领先时被判过网击球。同样,这也是赛前无法判断到的小插曲。夏煊泽说:“比赛中,除了运动员主导比赛节奏,裁判做出的相应决定基本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场外教练安抚陈雨菲要冷静下来。因为越是平静心情,就越能回到比赛状态中去。从这个细节来说,陈雨菲的心理素质经受住了考验。”

拿下最后一分,陈雨菲和全英夺冠后一样,顺势倒地仰天大叫。她说:“是一种释放吧!自己坚持住了。”在困难的情况下,陈雨菲的胜利感动了全场观众、工作人员、教练及队友。与其他国羽队员不同,这次苏杯,陈雨菲是唯一一名全程比赛都在出场名单上的队员。“每场都上,是教练组对我的信任。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化解大赛的压力,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陈雨菲很珍惜这次苏杯的经历。

3rd Round:相信关键的第三场

Q:想过会3比0夺冠吗?

夏煊泽:“不论是1比1还是0比2,我们都相信关键的第三场。”

按照教练组的推算,如果女单这场赢下来,极有可能会出现3比0的走势。但是想起两年前决赛中的一幕,加之从世界排名、整体实力以及历史交手战绩,中国队的男单均不如日本队,所以不能有丝毫的轻敌思想,更不能盲目乐观。即便决赛前的每一场比赛,在男单人选的安排上都是着眼更大的布局来考虑,始终围绕着可能出现的重点对手来运筹帷幄。

夏煊泽说:“从里约到黄金海岸,石宇奇都是跟着男单组一起备战的,对他而言是学习和储备的过程。”今年亚锦赛后,石宇奇的状态一般。通过备战期间与教练的配合,以及自主的积极调整,石宇奇感觉自己准备好了。“不过,教练组综合考虑,苏杯期间还是选择‘藏’了他几天,没让他上场,也是考虑到先压一压他的状态,憋足劲儿到最后时刻去爆发。”

夏煊泽分析道,和桃田贤斗的交手,石宇奇第一局还是过于着急了,在多拍时,对机会的把握不够准确。“局间休息,看到孙俊和他沟通之后还有剩余时间,我再次走回场上对他重复了赛前布置的战术。最主要的一点是让他有自信,即使是面对失误率很低的对手,也要把气势打出来,有那份自信去和他抗衡。”

到了第二局,没想到石宇奇打得那么顺。“打过11分时,感觉对手有想放的可能。”即使是打到17分领先很多时,夏煊泽还是不断叮嘱石宇奇要坚持住,不能松。到了第三局,石宇奇表现得更出色,桃田贤斗开始攻球,但他始终攻不下来就对心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决胜局想到有机会,但都没想过石宇奇能够一直领先。现在说起来好像想了很多,但是坐在场边教练席时,确实没想那么多。包括在陈雨菲6比11落后时,真的没想过那么多。”夏煊泽感慨道。

作为这次苏杯决赛夺下制胜一分的选手,石宇奇说上场太想赢了,所以最后两局时他不再去想结果,而是拿出120%的专注度,打出他自己的特点来。其实,一路走来,石宇奇对胜利的渴望都很强烈,即使状态一般,他也是竭尽所能去寻找办法。这次苏杯对他来说,比赛不仅关乎自己,更多是为了团队的荣誉。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他在不断吸收着能量,茁壮地成长。

决赛场外,“双核”在行动

两年前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张军和夏煊泽第一次带队征战苏迪曼杯。那一年,中国队在半决赛中赢下最强对手日本队,决赛时却因欠缺经验而不敌韩国队,憾负丢杯。两年间,作为国羽教练组“双核”,张军和夏煊泽无时无刻都有“在路上”的责任感。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都习惯性地多考虑一下,为了谨防未来出问题,都会即刻和教练或队员沟通。因为“吃过的亏不能再吃,我们交过学费”。今年的苏杯,他们吸取两年的经验教训,将能想到的细节亲自做好,力求做到更全面和更细致。

与决赛场上的全力以赴、完全释放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热身馆内等待上场的女双“凡尘”和混双“雅思”。男单比赛进行到第二局,是否有机会上场对他们而言,尚属未知数,所以既不能太过兴奋,也不敢轻易放松心情。当陈雨菲赢下第二分后,坐在观赛席的双打主教练张军让李茵晖跑回热身区,嘱咐“凡尘”做好上场准备,同时,要求“雅思”做好比赛可能会打成2比2的准备。

第三场男单石宇奇对阵桃田贤斗时,张军从前场突然出现在热身馆。他找来郑雨一起打了会球,而且两人用的是不常打球的左手对阵,结果张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张军说,“当时女双和混双在候场,他们既要做好随时上场的准备,又要克制观赛时的激动情绪。那种希望队友赢球又想上场去拿分的心情我也体验过,所以我回到热身馆,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一下还没上场比赛的队员们的情绪,更主要是让他们尽量放松心态。我看贾一凡就轻松了不少。”

每次比赛前,为了给队员提提气、加加油,单打主教练夏煊泽都会和单打组的队员们碰一碰拳。在苏杯决赛前,他来到运动员检录区,这里是队员们上场前等待的地方。他眼神坚定地看着李俊慧,握紧拳头跟他碰拳加油,而后又和刘雨辰完成了这个颇有仪式感的信任传递。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带给“双塔”好运,“就像场上得分或鼓劲时,双打同伴间的击掌、搭肩膀一样,用这种默契的鼓励方式,他们肯定会感受到我们集体的力量。也相信他们会将队伍的团队精神毫无保留地拼出来。”

年轻团队气候渐成

团体冠军从来不是靠守或保,而是要冲。经过两年的历练与成长,在“双核”的带领下,国羽各组都发生着新的变化。所以,跨过黄金海岸,我们在南宁捧回苏杯。

两年前,陈清晨、贾一凡、李俊慧、刘雨辰、陈雨菲、石宇奇、郑思维、黄雅琼等还只是苏迪曼杯上“稚嫩的小草”,还不能称作比赛中的绝对主角。两年后转战南宁,他们依然年轻,但经过两年的成长和沉淀,不再稚嫩,尤其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气势,说明这群年轻人已经具备挑起国羽大梁的能力了。

两年前,女单处于新老交替的阵痛期,拿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两年后,随着队员们的成长,当时的小小花陈雨菲如今已经长成国羽女单头号主力,顺理成章地肩负起夺分任务。陈雨菲凭借近一年在国际赛场上的稳定发挥,以及备战期间和模拟赛上的良好表现,得到了教练组的一致肯定,出色地完成了全程出场并拿分的重任。不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整个女单组而言,都是一大收获。

两年间,国羽成立了混双组,在混双主力选手不兼项的前提下,“双保险”郑思维/黄雅琼、王懿律/黄东萍也保障了混双项目在国际赛场上的霸主地位。混双项目的强势,对于这次苏迪曼杯赛来说也是成绩上的潜在保障。决赛前,日本队出于避开中国混双的目的,不惜选择兼项,以求将男双放在首场拼中国,再以自己最强的女单和男单放在第二、第三场,将其不占优势的混双拖到最后进行。单从日本队在决赛时的变阵,就体现出了这两年间中国队练就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硬仗能力。

教练组的自我修养

在“双核”看来,教练的自我修养需要一些“找茬”精神,要勇于去“找题目”、“找事情”,敢于把自己放在逆境中锻炼,才能成长为临危不乱的“老江湖”。这既是他们对国羽教练组的要求,也是他们从普通教练成长至今的经验之谈。

自去年底有了中国羽协主席和副主席新身份的“双核”,如今他们更多是放眼宏观上的国羽建设与落地。为了做好人才衔接储备,培养后东京奥运会时代的人选已经被他们提上了日程。摆在他们眼前的,不仅有东京奥运“大考”的首要任务,还有关于队伍可持续性发展的布局。

“双核”对教练团队的要求可能比对队员的要求更嚴格,除了做好每天的训练和管理,他们也着力培养年轻教练在赛场上的临场指挥能力。“从运动员到对手,再到裁判和周围的情况,都要观察入微。教练员对问题要有提前预判,真的遇到问题也不要怕,要勇于去思考、去延展、去举一反三。”这仍然是“双核”对自己执教期间的经验总结。

所以,在场上遇到了问题,或遇到被裁判误判时,教练和队员都要迅速让自己冷静。“没关系,再来嘛”,如果意气用事,就犯了大忌。在赛场上,不到最后一分球落地,都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作为运动员,心态一定要静,脑子要专注考虑战术,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作为教练员,要懂得如何把握队员心态,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些经验都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来沉淀,也是教练与运动员双方一起成长和亲历的。运动员通过大赛实现自我成长,教练员也能够通过比赛的不断累积,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竞技体育更是这样!目前,国羽队伍中不仅队员年轻,教练组也呈年轻化趋势。像张军和夏煊泽,多年执教双打组的陈其遒和潘莉,以及去年重回国家队的女单组主管教练罗毅刚,还有男单主管教练陈郁、混双主管教练杨明,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70后。也许是和90后、00后的队员相处久了,他们在网络上也格外活跃。譬如,时常分享感悟的“哲学写手”陈其遒,热衷在赛后点评“场上演员”表现的罗毅刚等,这也让球迷亲切地将他们称为国羽的“大龄青年”。看得出,这些年轻教练都很努力地要和队员们融为一体,了解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這样才能在平时的训练和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球迷心中“叔叔”级的大神存在,苏杯期间,陈其遒教练还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寄语了初次登上苏杯赛场的新人组合,鼓励队员们想要学会打团体赛,就要勇敢地站上去迎接挑战。他说:“教练和队员的沟通就像两个地平线的融合,除了技战术的交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参加大赛就是不一样!期待你们苏杯的精彩表现!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困难,拥抱逆境!”

除此之外,还有教练之外的“教练”——国羽专家组,这次也都齐聚南宁。孙俊、戴金彪、钟波主抓男单,王跃平盯着女单,傅海峰和高崚分别陪着女双、男双及混双组。据“双核”介绍,专家组成员每天从进馆那一刻起,计划和安排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他们也希望,年轻的教练员能跟这些老教练、业界专家虚心学习,在未来的备战中更有效地在场上和专家们配合,让训练更有效率和目的性。这些专家、老教练、奥运冠军们都是这次夺取苏杯的功臣,是年轻的教练团队和年轻队员的良师益友,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这次夺取苏杯,对于年轻的中国羽毛球队来说意义非凡、内涵丰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苏迪曼杯之于中国队,绝不只是一座奖杯这么简单。对于年轻的团队来说,需要一个契机。两年前,无论是教练还是队员,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到了舞台中央,也许都会有点手足无措,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两年来,他们潜心训练,南征北战,研究自己,分析对手,享受顺境,化解逆境,努力沉淀,全面历练。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两年后的南宁,苏杯的胜利来得正当其时,也水到渠成。既是对过去两年大家努力的最好总结和回报,也是中国羽毛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助推剂。所有的失败和成功,都是巨大的财富!

体育界有句名言: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苏杯算得上是通往东京奥运会前的一次中考吧,从南宁返回北京,队员们收到的夺冠“礼物”是一周不用出早操。教练们表示,团体赛要让大家享受到冠军带来的好处。不过“大赦”之后,还是会继续早上6点半不见不散,迎接他们的依然是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和一站又一站的奥运积分赛。

肩负使命,任重而道远,等待这支年轻团队的是更大的考验和挑战!能到达星辰、征服远方的,从来都是有梦的人!

猜你喜欢
陈雨菲国羽女单
陈雨菲:跨过难关 寻光前行
陈雨菲 中国一单成长记
由国羽春晚勾起的回忆
国羽女双:等待春暖花开 期盼乘风破浪
陈金赛后“记者”“指导”无缝切换
国羽小将奥地利夺三冠
“虚拟的自己”成情敌,企业高管追爱路上自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