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清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阶段,也是发展数学兴趣、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于窠臼,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甚至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争取为数学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优化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得以长久的生存和发展。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才能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而数学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和复杂性,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只会凸显数学课程的沉闷无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喜好,据此改进和创新教学形式。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工程建设、图纸设计,小到收支计算、超市购物,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并且,相比于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兴趣自然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也更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之中。所以,在小学数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生活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等途径展现某一生活现象或生活场景,借此营造一种生活氛围,并在其中合理融入知识内容。这一方面可以建立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亲切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熟悉的生活图景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常见物的图片,比如,房顶结构、晾衣架、车位锁等等。然后我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学生陷入思考时,我为学生描述如下情境:“小明有一个长方形的相框,因为长时间不用发生变形。于是小明在相框背面斜着钉了一根木条,相框就变得牢固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场景吗?”描述的同时我为学生展示相框的样子,这时学生便回忆生活经历,判断出三角形比其他形状更加稳固、牢靠。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动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可行之法。
二、加强动画演示,抽象化为直观
“形”与“数”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这两者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抽象能力较差,因此,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难免有些吃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工具已经趋向现代化,很多教学难题都已经得到解决。所以,考虑到小学生对动画情有独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动画演示法,即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或问题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直观感受,同时也能让课堂趣味横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课时,我便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沿轴折叠的过程,让学生清楚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而除了几何相关的知识外,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的问题时也同样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法。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时,为了给学生介绍“抬腿法”,我便在屏幕上展示若干鸡和兔的形象,然后操控鼠标“命令”兔子和鸡抬起两只腿,这时学生便很轻松地根据动画列出相应的式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并且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而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和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它不仅是数学的精髓,也是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时,我便渗透类比思想。首先,我为学生介绍加法交换律,并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然后我向学生提问:“乘法运算是否也拥有这种规律呢?”这时学生便列举出一些乘法算式,比如:3×20,20×3等等,然后通过计算发现了乘法交换律。之后我引领学生认识加法结合律,并向学生提问:“加法和乘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根据这种相似性,你能推理出乘法计算的其他规律吗?”这时学生便根据加法结合律的证明过程推理出乘法计算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最后,我再详细地为学生介绍类比思想的内涵,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组织生活实践,促进能力提升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深受应试观念的影响,一味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思维,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发挥潜能,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我便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课题,比如,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运动项目,并制作统计图,分析男女生爱好的差别。然后我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各组学生合理分工,先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進行解决。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便让各个小组展示实践成果,我加以指导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探究过程,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渗透新鲜元素,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构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春芳.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甘肃教育,2018.
[2]张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