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性及其当代价值

2019-09-10 07:22张厚军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謇反腐倡廉

张厚军

摘 要:新时代反腐倡廉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与借鉴,需要对其中的廉洁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张謇先生的廉洁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得益于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儒家崇俭尚廉思想的浸润及个人尚义崇俭修养的坚守,其实践性体现在为官清廷改革吏治倡廉政、入农商部裁冗立规重廉洁、投身实业重义轻利践节俭等方面。挖掘张謇先生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从传承廉洁家风树立廉洁观念、重视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操守、依靠廉政制度规范廉洁行为入手。以廉政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廉洁教育培育个人操守,既充分体现国家运用制度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又通过家风熏陶与廉洁教育全面调动社会公众的反腐积极性,营造出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张謇;廉洁思想;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K825.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9)03-0080-05

在通常意义上,廉洁更注重社会个体的德性修养,在日常的行为中体现清廉的规范要求,营造着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而廉政更倾向于与公共权力、行政管理有关的行为,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等客观标准对相关行为进行评判,构建针对政府机关的廉政体制与机制。[1]可见,廉洁与廉政虽然视域范围有所不同,却存在着目标指向统一的关系,廉洁涵养与廉政规范约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互补互励,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综观张謇先生的一生,堪称廉洁修养与廉政示范的楷模。其为廉,自号啬庵,节俭自持,杜绝奢侈;其在仕,重德勤政、担当作为,选贤任能,革除弊制;其在商,重义轻利,以利弘义,为民谋利。既注重个人的廉洁修养,又注重廉政制度的推行,在当时贪腐盛行的环境下,无异于一股涤污荡垢的清流,既特立独行又影响深远。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他的廉洁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学习价值。

一、张謇廉洁思想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

(一)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影响家庭成员的伦理规范。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家训家风对后代的熏陶与训导。考察影响张謇先生一生的家风,也体现出勤俭廉洁的深远影响。张謇先生祖上务农为生,历代都有“不爱私财,不取非分财”的遗传天性和家教。在张謇先生为其父所作墓志铭中写道:府君督謇兄弟读书力田……曰:“从古无穷人之天地,人而惰,则天穷之。”这是告诫后人要勤奋读书、下力种田、勤俭持家,人不能懒惰,不能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而张謇先生的母亲“平居训迪謇兄弟,必以远大中正,无世俗之言”,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人要中规中矩堂堂正正;在交接朋友上“所与游,必问其何人,近者查视,远者参询”,对有德的贤人君子则礼敬有加,对失德之人则力戒接近;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则“有不讳,勿营佛事;有钱,以偿夙负,振贫乏”,从小就教育后代要欠债还钱、节俭行善、接济穷人,从而形成了安贫乐道、独立自重的家风。[2]综观张謇先生的生平,优良家风的熏陶融化在他血液里,内化在他骨子里,体现在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创业干事的方方面面。

(二)儒家崇俭尚廉思想的浸润

作为清末读书求仕之人,张謇先生自幼就接受儒家经典的浸润。据《啬翁自订年谱》记载:先生自五岁开始到十一岁,读《三字经》《百家姓》《鉴略》《千家诗》《孝经》《学》《庸》《论》《孟》等。十三岁重读或加读了《论》《孟》《诗》《书》《易》《孝经》《尔雅》等。十四岁则读《礼》《春秋左传》等,十五岁至十七岁读《周礼》《仪礼》《纲鉴易知录》《通鉴纲目》等。[3]7-11通过对儒家经典深入、系统地学习,儒家“一簞食一瓢饮”“节用而爱人”的安贫乐道观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节操观念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謇先生。他提出“勤俭之广意,虽圣人之成德亦由之”,认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美德,是必须身体力行、一以贯之的道德规范,其中的节俭更是培养高尚道德的必要前提。他从节俭与奢侈对比的角度提出,“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4]81。意谓节俭的对立面是奢侈,奢侈浪费就做不到节约,因铺张浪费就可能因财用不足而四处求人举债,往往因举债而导致别人不乐意,闹得双方都不愉快,还可能导致自身的信用降低。这种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和自己都可能带来困扰,而节俭就能避免这些不足。故此,节俭是值得大力倡导的美德,也是先生终生秉持并践行的美德。

(三)个人尚义崇俭修养的坚守

勤俭家风的熏陶,廉洁观念的浸润,奠定了张謇先生尚义崇俭修养的基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入世思想,促使张謇先生试图通过仕途能有一番作为,但面对动荡的时局、贪腐的官场、腐朽的社会而产生“久倦风尘之想”,先后辞去清廷、民国的官职。在继承儒家义利思想的基础上,打破儒家重农轻商的僵化观念,以超脱的境界提出,“义”应具体体现在“国家”上,而不是笼统的“天下”概念,“义”应充分体现在国家富强与地方自治上,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说教。他立志于“建设一新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虽牛马于社会而不辞也”。他把“义”的内涵和境界提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他以“舍身喂虎”豪情毅然投身于实业、教育、慈善等活动,强调“财宜节也,用料不爱惜则废财;地宜节也,置物不谨严则费地;……节则常可有余,费则终必不足”[5]。一心扑在事业上,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晚年更以“啬庵”自号,在公司财用不济时,还走上街头鬻字作为补贴。但他的崇俭目的并不在于为一己之奢靡而聚财、守财,而是在生活中极其节俭、在发展事业上毫不吝啬倾己所有,对己吝啬与对公慷慨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尚义崇俭提升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二、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力行

(一)为官清廷改革吏治倡廉政

张謇历经了几次科场失意,终于在1894年因恩科会试而高中榜首、一举夺魁,得以入职翰林。1904年清廷授三品衔,任商部头等顾问官。1911年被委任为中央教育会会长。面对暮气沉沉的大清王朝长期积淀的吏治腐败,融入朝中清流派的张謇,以不畏权贵、痛恨贪腐作为立身之标准,积极倡导改革吏治,并从改革选官用官制度入手进行推进。其一,力倡停捐纳。清末朝廷为搜刮资金,大肆卖官鬻爵,捐纳之风愈演愈烈、越捐越滥。张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入资补吏,昔吏讥之,外人鄙之。何况杂流并进,足以碍学堂出身之路,分少年骛学之心”。即使是涉及到自身的出路也不愿意通过捐纳获取,当他尊敬的老师翁同龢提出助他捐官时他也是明确拒绝,“翁尚书留管国子监南学盛祭酒述南学诸生,愿为捐纳学正,留管学仪征阮引传、李智俦国子监官也,复来为说,并感而辞。”他恪守自己的清廉原则,始终不愿用其他的途径步入仕途。[6]其二,力推官吏优俸。清廷官员按惯例多用“规费”以弥补俸禄不足,而“规费”往往“佐杂以官为市之所入,其地腴而取贪者,何翅十倍于俸”。张謇提出,“朝廷日操法以责其廉,而赂日章宜矣。故欲变法而责其效,必自优俸始”。“凡当官所入,不在俸之列者皆入公;凡因公之用,皆定额以取诸公。”[7]即是通过适当提高官员的俸禄待遇,其他诸如“规费”之类的灰色收入皆作为公用支出,而不能作中饱私囊之用。从而杜绝官员巧取豪夺、贪污肥己的现象产生,逐步营造公款公用的廉洁氛围。[8]虽然张謇的倡议在清末难以得到采纳并有效推行,但他关于吏治清廉的观点的确高于当时的多数官员。

(二)入农商部裁冗立规重廉洁

辛亥革命后,张謇受孙中山力邀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兼两淮盐政总理。1913年,袁世凯力邀他入阁出任农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21年,北洋政府聘请他担任太平洋会议高级顾问。在任职期间,张謇的政治立场也由倡议立宪转为拥护共和,这无疑更激发了他为国为民从政的情怀,“大惧无以应现世之需,餍国人之属望”。着手谋划事业、履行职责,为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人生抱负而尽心尽力。其一,力主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张謇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大刀阔斧地对机构进行改革,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将农林、工商两部的职能进行整合,便于集中处理事务,合并成农商部。并对400多名官员进行优选,选贤任能,裁减276名冗余官员。其力度之大,在当时极为罕见,有效地促进了勤政廉政氛围的形成。其二,力订法规制度、规范施政。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张謇主持制订了《工商法》《商会法》《商人通例》《公司条例》《森林法》《狩猎法》《保息法》《承垦条例》等关于工商、农林、渔业、矿业的行业法规多达三十项。[9]132并注重运用所制订的法规、章程、条例、细则等来约束官员循章施政,以经常性的咨文各地的形式督查惩治腐败,力图达到政治清明、勤政廉洁、高效运转的目的。

(三)投身实业重义轻利践节俭

时局的变幻、官场的污浊、国运的不昌……历史的浪潮裹挟着有志难舒的张謇逐步迈入实业救国的行列,以其勤奋、为民、节俭践行着廉洁之德。其一,力推实业、唯勤唯俭。张謇以“惟此不自暇逸之心,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操劳,“投身实业,举所岁得,兄弟次第经营教育、慈善、地方自治公益事业”[4]365。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四处奔走、全面考察、多方筹集资金,为实业的发展殚精竭虑、黜奢崇俭,多次拒绝领取薪酬及分红,“未至发达,皆不取公费”,在经费不济时还拿出个人积蓄,甚至鬻字挣钱维持教育与慈善事业的运营,体现出轻己所得之利而重为民之大义的高尚操守。其二,兴办教育、尤重勤俭。张謇深谙教育之道,认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4]468。他运用兴实业助教育的策略,兴办了囊括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特殊学校、中学、小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每一所学校成立之时,他总是在演讲中谆谆教导学子们注重养成勤俭之习,形成勤俭之校风。他在给多所学校题写的校训中融进了“忠信”“坚苦”与“勤俭”等内容。1904年为通州师范学校题写了“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1912年为盲哑学校题写了“勤俭”的校训,1913年给女子师范学校题写了“学习家政,勤俭温和”的校訓,1914年为南通农校题写了“勤苦俭仆”的校训,1917年为商业中学题写了“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以恕”的校训,等等。[9]131他在青年一代身上寄托了自己对勤俭实干、廉洁奉公、兴国强邦的殷切期望,并通过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性的技术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坚力量,也将勤俭实干的从业精神传播四方,影响至为深远。

三、张謇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一)传承廉洁家风树立廉洁观念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意义上几代同堂、聚族而居的家庭模式逐渐解体,家庭分裂为更小的细胞,传统的家训、家风、乡规、村约等也离当代家庭渐行渐远。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拜金主义、物质至上、奢靡之风、攀比之风等不良思潮堂而皇之地进入家庭,给下一代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传承勤劳、节俭、诚信等优良家风,依然体现在“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的古训中,帮助下一代养成节俭、廉洁的习惯,并在人生历程中坚守廉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对个人来说,一旦放弃勤俭、廉洁,人生观、价值观会逐步改变,容易陷入物欲享受、奢靡浪费、贪污腐化之中,这从不少贪污堕落的案例中都可以找到实例。所以,从家庭的角度培养下一代廉洁的行为和习惯,将会影响其终生,同时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廉洁之风。

挖掘传统家风、家训中的优秀文化资源,并加以传承弘扬,在当前仍有必要。从张謇先生廉洁一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勤劳、务实、廉洁的家风滋养了他崇俭尚廉的品性。他认为“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张謇先生生活十分节俭,有的衣衫竟然穿了三四十年,袜子要补到无可再补才换新的,每天饭菜不过是一荤一素一汤而已,信封还要翻过来再用,甚至包药的纸张也要用来写草稿。他在身体力行勤俭廉洁的同时,也时时要求家人做到勤俭持家。对夫人打理家务,他提出要“加意管理,加意节省,每日菜蔬一腥一素已不为薄。衣服不必多做,裁缝即可省。旧裤寄回,须拆开洗过重修,交叉处勿多去,铺棉絮仍可穿。”[4]629对其子孝若,更是通过几百封家书谆谆教导、殷殷嘱咐,期待儿子能够忠实诚信、廉洁自律、学有所成。一生聚财无数、富甲一方的老人,尚且如此节俭,如此重视廉洁、节俭家风的养成。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传扬和效仿。

(二)重视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操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国之根本。教育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廉洁教育已经进入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课堂,但也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养成的不足。在青少年学生中,还存在着炫富、攀比、浪费等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还有着变相索贿、收受礼物等情况。社会上少部分人贪腐行为的存在,也都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廉洁行为的养成,可能影响着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廉洁价值取向。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心理与品性不断成熟的黄金时期,加强廉洁教育,让廉洁观念入脑入心,化为终生坚守的信念和行动,着力营造全民反腐的廉洁氛围,于家于国都将大有裨益。

在廉洁教育上,张謇先生可谓是不遗余力。他始终强调俭以养德,提出:“在今日尚沿科举余习,人人歆羡做官。苟能俭,则无多求于世界,并无求于国家,即使适然做官,亦可我行我意,无所贪恋,而高尚之风成矣。”[4]82他特别重视言传身教,总是利用一切时机,在校训中、演讲中、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耳提面命、殷殷教诲,“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凡致力学问,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钱去侈,慎事养誉,知足惜福,皆俭之事也”[4]672。“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是他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总要求,即使在今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三)依靠廉政制度规范廉洁行为

制度是用来规范行为、保证良好秩序的准则。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大至国家、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小至单位及其部门、班组等,都需要依靠相应的制度来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等的发展秩序进行维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和理论上完善,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已被实践和时间所证明是具有先进性的制度,奠定了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各行业、各单位、各部门等也都注重制度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从不同的层面有效地维护着运转秩序,形成凝心聚力、规范秩序的可靠保障。

对于制度建设,张謇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早在清末就能够认识到制度对维护社会运转的重要性,认为“政治能趋于轨道,则百事可为,不入正轨,则自今以后,可忧方大”[3]244。意即以制度来限制和约束相关行为是政治走上正轨的前提,机构、行业有制度,所有人都应依据制度来做事,如此才不会有大的忧患。他身体力行地推进制度建设,虽然在清廷、在民国政府中任职时间不长,却大兴立制之风,制订各种章程条例等达40多项,用制度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力图消除官场懒政庸政及贪腐之风。对于各地官员存在的贪腐问题,他主张设立监督署官制,以咨文各地的形式,“一经查实,尽法惩办,借警官邪”[10]。以此来约束官员的贪腐行为,起到了有效的警告、打击腐败之效。对于兴办的企业、学校、文化、慈善等实业,必有《章程》《规划书》,非常注重程序合乎规范,并实行规范的制度管理。如大生纱厂的管理章程中,不仅有总章程还有涉及17个职能部门的分章程,每年都公布具有年度總结性质的说略与年度财务报告性质的账略。这样让每个人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廉洁高效。他对西方舶来的契约精神的融合接纳,对勤政廉政制度的推行运用,即使在当前也值得我们感佩并借鉴运用。

参考文献:

[1] 慕博华.廉洁与廉政关系视角下高校纪检工作的实施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7(6):73-78.

[2] 张孝若.最艰难的创业者——状元实业家张謇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14-18.

[3] 张謇.张謇自述[M].文明国,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4] 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 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三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749.

[6] 卫春回.张謇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

[7] 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1.

[8] 徐晓旭.张謇廉政思想述论[J].东方论坛,2009(6):88.

[9] 张廷栖.张謇勤政廉政思想探源[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4):24,26-38.

[10] 沈家五.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74.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张謇反腐倡廉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张謇:从状元到企业家、教育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让豪杰们低头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