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2019-09-10 22:13梁瑞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梁瑞珍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读写结合教学符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努力完善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的策略及具体方法,以期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引言: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学中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而言更是启蒙阶段。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得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在写作中又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和交流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表现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有效途径。阅读和写作之间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架起紧密联系的桥梁,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是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们既有“读写结合”的意识,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读写结合点,但常常会忽略不同学段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基础。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读写训练则会成为一种摆设,虽然进行了写的训练,但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也被浪费掉了。

1.2指导方法不到位

“进入学生头脑的语言,必须真正构成可视可感的表象或概念的外壳,而不是‘空壳’,这样的语言才可以成为他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供他们自由地驱遣、运用。”如何使语言形成“可视可感的表象或概念的外壳”为学生所用,离不开教师方法的引导与学生的领悟。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往往先从文章内容着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品析语言,发现文本的结构意义,使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方法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兼顾内容与形式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若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或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指导上,会使教学出现机械操作甚至读写分离的现象。

1.3教学资源利用低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基本采用文选式,文选式教科书是载体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整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资源的范围很广,一切可利用的都可称之为资源。但很多教师对于资源的选择、利用、整合的能力较低,在自己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后很少去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在习作课上沿袭“布置任务—写前指导—写后批改—集中讲评”的写作教学路子,忽视了阅读中的范例指导,有些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时仅仅依赖课后练习中的读写训练,忽视文本中独特的读写结合点等现象,这些都反映出教师对于课内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更何况整合课外资源。为实现良好的教学设计,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化设计

2.1从单元出发,系统设计教学

“单元是教科书的基本单位,由一门学科中性质相同、相近或者是有内在联系的教科书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许多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安排阅读篇目,这使得知识与能力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如果能从单元的整体考虑,分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训练,来促进学生系统的学习,提升读写能力,完成习作目标。

2.2从单篇课文出发,读写类型引路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特的言语生命。每一节课都是一次独特的言语创作活动,也是一次独特的语用教育研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让课文散发其独有的芬芳,关键在于挖掘读写结合点,并付诸适宜的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与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众多优秀的教学案例表明,教师们能够抓住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作用关系,在落实读写结合点时及时选出与之匹配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联结中提升能力。接下来,笔者从读写结合作用的落点入手,分析如何从单篇课文的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

1)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是指在教学中借助写作来促进阅读,这里的写作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概括主要信息,理清课文脉络,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关键字、词、句、空白处,以及把握文本内涵,写的最终目标是读。在课堂的不同环节进行指向“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训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课前设计预习单。教师在课前发放精心设计的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提高了研学文本的效率。于教师而言,可以判断学情,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2.课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练笔。一是“关键处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关键字词句,设计与之相关的小练笔,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领悟,在练笔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情境,避免简单、粗浅的“写”。

3.课后写读后感。学生在学习、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己个性化的体验,这既是对文本的巩固,也是对语言的积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接收到的理解程度也有深有浅,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张扬不一样的个性。但教师在运用中要避免机械、死板的要求,不要过于拘泥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写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创造,总之不要给学生造成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读促写

1.大量积累,启发迁移。写作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作为保障,阅读则是为写作提供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写作者通过多方面的阅读,不断搜集分析保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弥补写作者自身的匮乏。这一途径关注的主要是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材料、相关的内容或主题。例如,在阅读教学时,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落、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的方式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写作提供词汇、句式,还有谋篇布局的方法。这一途径虽不能从一节课就实现从读到写的结合,但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增强读写结合的自觉性,这种结合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或主题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情感體验,进行相关内容或主题的写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2.利用仿写,建构图式。在阅读中有很多可借鉴的文本形式和写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模仿逐渐领会文本的写作方法及规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学生通过模仿,能逐渐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丁有宽老师在这一方面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探索,他重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根据他归纳出的七条读写对应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对应性的仿写训练。

3.结束语

随着对“读写结合”更加深入的认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多的是探索“读写如何结合”的问题,即如何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潜在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应该不断提高挖掘文本、分析学情、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素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5-5.

[2]郑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3).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