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忱
摘要:本文以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分别从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必要性、途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一致的契合性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做了探索,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做了有意义尝试。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思考
(一)工匠精神内涵解读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它是指导劳动者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指标,是劳动者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论依据,也是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淬炼职业技艺的理论标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点是从内心对职业的信仰、专业技能上的高度追求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即匠心、匠技、匠品,“三匠合一”在精神层面表现为工匠精神。
(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探讨
1、工匠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基础。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注入工匠精神,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个内在管控的指挥棒,不至迷失于功利主义中。首先,培养学生坚持的态度,能够坚持一个目标理念或一种技术,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其次,培养学生专注的态度,与复杂变换环境中甘于平淡,不忘初心,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沉淀和积累;再次,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不会被失败轻易打倒;最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不会为利益而丧失气节。
2、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一致的内在联系,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尊重、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认同。作为为社会直接输送各行业人才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当代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
1、高职学生对思政课更重视实用性。在当前社会分工专业化、就业形势严峻化的背景下,高职工科大学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动机和成度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对自身社会竞争力提高的思政理论内容,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工科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应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同时融合职业前景激发、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等相关内容,让思政课程真正起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的作用。
2、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带有片面性。大部分工科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是“可有可无”,仅仅是用来拿学分的课程,被动的接受思政课程教育,这种认知,使很多工科学生对思政课带有轻视和抵触的情绪。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必须建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方向的指引,坚持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2、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先导,在课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块融入相应的敬业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如在中国国家战略模块中引导学生培养不断创新进取的能力,激励学生产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在正规课程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接受职业素养培养。
3、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师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学主体之一,高校思政教师应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打破对工匠精神应在专业课中进行培养的片面认识。在思政课程准备中,全方位整合资源,寻找案例,从思政教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创新方法途径,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准备热点问题开展工匠精神内涵的讨论学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4、组织思政教师参加职业素养培养、心理学、相关专业简介等方面相关培训,成立“思想政治教师学习成长小组”进行学术交流,培养思政教师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等资源,优化整合扩充教学内容,鼓励思政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去扩充思政教师知识维度和人才培养观念,打造具有“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师队伍。
5、拓展思政教育的课堂维度。首先,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其次,把课堂搬到教室外,考虑学生之后的就业实际需要,带学生走进用人单位,使学生通过与体会劳动情景、与工作人员深入接触,去提前深入思考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再次,把企业专家和先进的榜样请进课堂,让“匠人”榜样的力量走进思政课;最后,可以在课上或课后结合互联网进行交互式情景式教学。
6、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思政教育是一门通识教育,但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就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势的进行培养,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实际,实施多元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使得思政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摆脱“鸡肋”的无用说,更贴近每个学生专业实际,让思政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学生的认同感。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待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资源单一,思政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特殊人才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师,掌握的知识体系单一,对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的教师缺少,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几乎没有,导致教师不能从实质上理解工匠精神之下的思政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其次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较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大部分工科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是“可有可无”,仅仅是用来拿学分的课程,被动的接受思政课程教育,这种认知,使很多工科学生对思政课带有轻视和抵触的情绪;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受到“重技能,轻素养”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校仅有三年时间,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时被其他专业教育挤压,剩余课时仅够讲解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培养面临没有课时安排的局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JGZY074。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