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丽
摘要:乡土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乡土文化正面临着冲击与挑战,本文主要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乡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小学语文;乡土文化;传承教育
隨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乡土文化越来越少,对于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也趋于片面,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乡土文化教学,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特色,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使乡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乡土文化区别于其他的中华民族文化,它不仅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和古建遗存,还包括名人传记、村规民俗、家族族谱和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语文知识灵活化、具体化,既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进行传承,从而调动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1]。
(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在认知、学习状态和自控方面都有所欠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乡土文化与语文课堂进行结合,可以借助小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直观、形象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展示,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帮助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难点进行突破,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乡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运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去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感受到本地乡土文化的魅力,这样既开拓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四)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时代的冲击,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很多地区的乡土文化遭到了破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的教学,可以改变小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印象,提高小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让小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主动去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继承的具体措施
(一)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时,要乡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把乡土文化中的精神、内容和形式对小学生进行传播,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进行继承,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我们的民族学校》一课时,这一课重点讲解了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风情和特色,教师可以把乡土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带领小学生去体会民族小学的美。民族学校中有很多来自我国不同民族的学生,有蒙古族、藏族、土家族、苗族、傣族等,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各个民族乡土文化的内容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加深小学生对于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了解,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2]。
(二)丰富课堂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对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学科,还是一门提升小学生感悟、思想和情感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乡土文化设计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收获技能,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金色的草地》一课时,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乡土文化物质表象设计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去领会文本所描写的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小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乡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俗,对小学生进行民间传统文化的教学,多角度、全方位的帮助小学生理解乡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精神和智慧,鼓励小学生继承和弘扬本地的乡土文化,使乡土文化得以渊源流传。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乡土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引导小学生认识乡土文化是我国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乡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接班人。
(三)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教师在鼓励小学生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实际生活与小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进行,在突出乡土文化特色的同时结合教学要求去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例如,每个地区的乡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民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播、实践活动等方式带领小学生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了解各个民俗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从中感受到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中秋节的时候,让小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故事和习俗,在收集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发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期,它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欢度的佳节之一,在中秋节中人们会进行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活动,它不仅包涵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还包涵着祈盼丰收、幸福的寓意。教师可以设计民俗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秋节的氛围,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和情感体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地的乡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从飞.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乡土文化的传承[J].名师在线,2019(19):42-43.
[2]马建弟.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05):142-143.
[3]杨芳.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J].甘肃教育,2018(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