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19:17:13邵俊敏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定位,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整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体现教学改革理念,构建有效课堂。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开始,从教学目标入手,优化创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推荐拓展的阅读内容,并提供阅读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遵循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最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理解水平、阅读技巧,有利于写作的学习,且能培养受益终身的阅读兴趣。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平台和契机。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实现上述教學目标,是我们当前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不同年级段、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的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知识能力上是提高学生识字、理解句子段落的能力,在过程上是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在情感态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培养热爱语文阅读的情感态度,还意在培养学生提取文章关键词来概括理解文章的过程方法,并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1.2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不高,有教学目标、设问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法不当、教师能力一共四个原因。教学目标应能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检测,但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没有做到。一些老教師的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甚至应付检测。还有教师盲目参考网上教案的教学目标。而且,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但部分教师为了学生考取高分,单独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了培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为了提高阅读成绩,往往在学生阅读前设定关键段和主旨问题,导致学生阅读时急于寻找答案,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教学集中在朗读课文和分析关键段落上,也容易导致小学生丧失阅读兴趣。但是,完全忽略“知识与能力”,一味求新,也导致教学内容过于随意,偏离目标。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不足,也会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阅读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必须摒弃与新课程理念相冲突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用科学的发展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小学教学管理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以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和兴趣。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第一,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如在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我们针对中等学生可以设计问题“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针对优秀学生则可以设计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广为流传,有人认为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人认为这两句诗仅仅停留在描写山西村优美的景色上。你认为呢?”这样,学生不仅读出不同的感受,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教育,从而收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

第二,适时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像。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笔者曾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这样,音樂、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第三,引导学生在捕捉质疑点中阅读。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静、清、绿”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的特点,能否用其它字来代替?通过质疑,学生马上会明白,这三个字分别概括了漓江水的特征,没有哪个字可以来替代。这里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课文的方法,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抓住课文首尾段质疑;引导学生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等。

2.3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首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读书指导不可或缺,它是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我们要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再次,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关乎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我们作为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利用语文教学的桥梁作用,体现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组织的价值和意义。优化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新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使学生乐学、爱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上文分析和研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策略,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修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 2010(12).

[2]唐芸.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8).

[3]刘京菊.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8).

[4]孙振平.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657(01).

作者简介:邵俊敏(1964.9-),女,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