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华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不同的是,科学课的核心是实验,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要促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最终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多反思,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应该注重仔细研读教材,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利用实验设疑,还要关注学生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策略
引言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是低下的,从教材的使用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模式都存在问题,比如会将教材视为最重要的,如果整节课都按照课本“一本正经”地进行,只会纸上谈兵,那么这节课就毫无意义。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也渐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以前的“教教材”逐渐转变为“用教材”。在这样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
1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素质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不少学校将小学科学列入副科。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施上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使得本就课时不多的学科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教学设施的不足时学生无法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由此对这门学科也逐渐失去兴趣。
1.2教学模式陈旧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上,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书本讲解,学生安静地听课,老师在整节课的开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缺少互动与实践,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一知半解,长期以往就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1.3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科学是严谨浩瀚的科学,让小学生学习深奥刻板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愿意走进科学的世界进行求知探索,从而建立对科学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结合小学生身心發展的特点和课程目标,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理解抽象的知识有难度,无法培养学习兴趣[1]。
2 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1仔细研读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尽管科学课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目,但是教材还是不能被丢下,因为教材是科学的使用工具,教师应当学会使用教材,想要更好地提高教材利用率,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让教师学会用教材并不是肆无忌惮地用,而是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比如在学习“种茄子”内容的时候,本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所以教师就让学生回家自己种植,但是后来发现真正种茄子的人少之又少。此时就稍微改动了一下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带来一些塑料瓶,在教室里养殖,随时都能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通过这种改动,学生也有了观察的动力,探究意识也逐渐被提高。第二,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更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及时捕捉感兴趣的事物,并及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闪光点[2]。
2.2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导向
在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低沉压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会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探究,找到学习的真谛,也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容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浮与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才能让浮着的物体再沉下去?”在分析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通过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各样形状进行知识内容的切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实践,亲自感知,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2.3利用实验设疑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思考的进行往往都是先从发现出问题开始的,质疑能够指引学生探寻现象发生的关联,只有能够发现出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疑问才会有思索,才会有进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阐述内心的疑问,表述自身的看法,即使是他们的说法有错误,也不应该迅速的否定[3]。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师指引学生把耳朵贴在墙壁上,试一下能不能听见远处敲打的声音,这时就可能有学生会说“我听到的声音好像变大了”、“怎么离那么远还可以听见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为何与直接听的效果不一样呢?”等,在这样的质疑声音中,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从而总结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特性。
2.4关注学生发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学生是否发生了进步是高效课堂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仅仅看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思维的形成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比如在学习“寻找动物和植物”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便记录下来[4]。随后课堂的交流,就可以问学生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蚂蚱的身体”,有的说:“杨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的纹路”,甚至还有的学生说他观察到了蜜蜂筑巢的过程。学生在通过自己的观察给大家分享了成果之后,便会对课堂更加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有着重要推动意义的。
结语
总之,对于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强理论素养,重视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学习,去感知,去理解,去掌握。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永桂.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2):85.
[2]薛建新.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6(11):50-51.
[3]李燕.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62.
[4]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J].学周刊,2017(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