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毛里塔尼亚工作两年多

2019-09-10 07:22朱克绍
老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场水稻

朱克绍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爱回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事总是难以忘怀,铭刻心中。

1985年8月,我作为农业专家被农业部派往非洲毛里塔尼亚姆颇利农场工作。姆颇利农场是1967年中国援毛项目,由江西省具体承担。农场的土地是沿着塞内加尔河开垦的,平坦无垠,是该国的绿色地带。农场完全靠抽水灌溉,6个区约有1000公顷,其中3个区630公顷由中国专家组具体负责,以国营农场的形式进行管理。专家组共有21人,分为农业、机械和后勤3个部门,我是农业部门主任。

为了经营好农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播种前,毛方场长与中方专家一道到毛国水稻繁育中心采购水稻良种。在播种前一星期,我们抽水灌溉一次农田,目的是诱发野草发芽,降低盐碱浓度。平时加强农机保养,减少更换零配件,并实行精细管理。播种后,中方技术人员每天都要到田间检查毛方人员灌溉施肥的情况,提醒他们节约用水用工。稻谷成熟的季节,每天有成千的麻雀从四面八方飞往稻田,敲锣、放鞭炮、用土铳均无济于事,我们只好雇请农民驱赶麻雀。同时,所有机械人员带着工具深入田间,防止机械故障,抢进度,抢收割。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德安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胡华珍还从国内带来杂交水稻种子,试种两亩,平均亩产1200多斤,比当地品种高出一倍多,深受毛方官员和农民称赞。

除经营好农场之外,我们还担负着毛国水稻技术指导的任务。姆颇利农场以外的区域由当地驻军和农民种植了不少水稻。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我经常去给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有几次还到军营讲课,到周边村庄讲课。我还会利用农民在教堂祈祷的时机跟他们讲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我每讲一段,翻译员先将我说的话译成法文,再由法文翻译成阿拉伯语,这样十分费劲。

1986年12月8日至18日,我作为当时驻毛崔杰大使的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毛国农、林、牧、卫生、粮食救济等情况的考察。带队的是毛国农业部官员,参加的有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毛官员,还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驻毛参赞等6人,我们分乘两辆越野吉普,沿塞内加尔河而上,考察了5个大区,走了2300多公里。

考察途中,接待我们的是军区司令,用餐则是我们考察组一行,没有当地官员陪同。中餐和晚餐都是烤羊,多数是烤羊肉块,也有烤全羊。“烤全羊”既是菜,又是饭,羊肚子里塞满了小米、糯米、橄欖,加奶油等佐料,也有用大米、胡萝卜、洋葱、土豆和花生油、食盐煮成的饭。

吃饭时大家围坐在地毯上,招待人员先提一壶水走到客人面前,让每个人洗手,用毛巾擦干。然后我们按当地习惯用右手抓而食之,他们禁酒、禁食猪肉,但有时也摆有饮料和茶水。

我们参观的一个小集市令我印象颇深,集市的地上摆满了水果、鲜鱼、百货、农产品,还有数不清的大葫芦瓢,每个直径约有一尺长,我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瓢。身缠彩纱的妇女坐在地上不停地敲打和吆喝着,招揽顾客。她们没有秤,鱼是按条、按堆论价,蔬菜按把,豆子之类用竹筒量。

在没有到毛国前,我满脑子都是贫穷、落后、沙漠化的印象。但是现实所看到的也不尽然,这里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拥有美丽的沙漠风光,更重要的是,当地民众热情好客,对中国人特别友好,碰到都会热情地问好。

在毛里塔尼亚工作两年多,我们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同时也领略了迷人的异域风情,这些都令我终生难忘。

责编/清风

猜你喜欢
农场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快乐农场
农场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无人农场丰收日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