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宝禄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在落实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之前,相关的参与工作人员必须要综合了解各类影响要素,掌握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技巧,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障特殊教育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在践行特殊教育时,教育质量的衡量尤为关键,为了保障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积极的衡量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体现不同教学阶段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对此,本文以特殊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教育模式的实践方式以及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提高我国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 最佳实践方式 教学有效性思考
一.引言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的内容和形态比较特殊,主要以特殊儿童为教育对象,更好的满足和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发展需求。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特殊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强调,特殊教育的以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为最终的价值和目的,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顺利的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主动地获取相关的能力以及知识。在对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教学有效性尤为关键,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这一价值目标的实质条件,分析特殊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以及技巧,着眼于特殊教育有效性的具体背景和发展趋势更好的明确不同的质量分析指标,以此来实现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让特殊教育儿童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有效性与教育最佳实践方式之间的联系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属于同类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要想抓住特殊教育的重点和核心要求,除了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式之外,还需要结合最终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条件,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及解读,明确特殊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以此来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方向,真正的实现教学工作的有的放矢,寻找最佳的实践方式,充分的发挥特殊教育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一)教学有效性依靠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实现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特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开始朝着多元化以及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在寻求教学最佳实践方式之前,教育者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教育模式的实质基础,分析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方式以及实践策略,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以此来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早期,我国的特殊教育主要以残疾人教育为主体,这一部分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水平有所区别,外加上我国的综合实力十分有限,因此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相对偏低。有一部分残疾人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水平不达标,參与积极性不足,另外,社会公众认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育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没有任何的必要。
在推动教学实践改革的过程之中,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其中残疾人教育备受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公众开始站在理性的角度对残疾人的教育以及发展进行分析及解读。随着残疾人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这一群体开始与普通人一样,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育服务,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了现代教育观念,该观点明确强调对于残疾人来说不管残疾的程度有多严重,每一个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这一权利不可能被剥夺。为了保障残疾人教育质量和水平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注重教育策略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培训之外,还需要采取科学可行的特殊教育策略及方法,其中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备受好评,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许多老师着眼于这些特殊教育教学策略的使用技巧,积极的构建完整的特殊教育模式,不断促进这些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以及推广,以此来更好的体现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实质价值。
(二)教学有效性能对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性进行判断
在落实特殊教育的过程之中,除了需要关注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及解读之外,还需要综合对比和分析各个教学模式的作用及实践策略,了解特殊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及差异,通过优劣判断来保障教学策略选择的针对性以及合理性。在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看出,早期的教学策略主要以隔离式特殊教育为主体,这一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较少,同时社会公众的认可度偏低,存在许多的疑问以及批评。学术界和教育界在对隔离师特殊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全纳式特殊教育模式的应用最为普遍和典型,这一教育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体现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除此之外,安置式特殊教育模式也有重要的体现。学者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来衡量最终的教学水平,其中具体的衡量内容主要以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情况为原则,分析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之中的学业成绩情况。西方学者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提出全纳式特殊教育模式之中的特殊儿童在社交能力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个人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挖掘个人的学习潜能。我国学者也站在不同的角度,着眼于全纳式特殊教育模式的实践条件提出,这一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主动的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全纳式特殊教育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其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速度非常的缓慢,对此,在对特殊教育儿童进行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之中除了可以以以全纳式特殊教育模式为切入点之外,还可以积极的选择其他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加强不同教学模式之间的有机组合,更好的体现各类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优势,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三.特殊教育教学最佳实践方式探讨
(一)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的来源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西方教育界,西方学者结合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教学规律,通过对西方特殊教育历史发展背景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了这一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大部分的西方特殊教育主要以多元化教育模式为主体,尽量的避免安置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有效的突破传统隔离式特殊教育模式的障碍以及缺陷,其中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特殊教育这段时间方式既能够真正的实现精神文明的有效共享,还能够丰富社会的物质文明。在全新的发展趋势之下,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残疾儿童可以享受普通儿童同等的教育服务,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普通学校之中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这种重要的特殊教育变革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能够为残疾儿童个人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在对目前的特殊教育内容及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必须要在不断实践和运作的过程之中实现有效的优化和升级,真正的应对来自于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挑战。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最佳實践方式
特殊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对老师和同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想体现特殊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首先需要探索全新的实践方式,寻求最佳的实践策略以及技巧,老师必须要转变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方式,了解传统教学策略所存在的局限性,分析目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特殊教育器材严重不足,传统的教材所发挥的作用较小,难以更好的满足特殊教育儿童的发展需求,有一部分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与实质的教学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无法积极地体现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创造性。
其中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及多元化发展要求的分析和解读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尊重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背景,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其次,学校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特殊教育教学环境,保障特殊教育学生能够与他人获得平等的学习和沟通机会及平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保障自己能够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真正的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老师只需要在构建多元化教学环境的过程之中保障教学环节安排的多元性以及多样化,严格按照前期的教学目的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划分,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以及教学有效性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必须要关注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发展要求,立足于特殊教育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以此来更好地体现特殊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真正促进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让特殊教育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葛生卓.关于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 2016(13):130-130.
[2]傅王倩,黄晓磊,肖非.特殊教育中循证实践标准设立的困境与应对[J].比较教育研究,2018,v.40;No.342(7):106-113.
[3]邓猛,颜廷睿.特殊教育领域循证实践的批判性反思——以自闭症教育干预领域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7(4).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