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2019-09-10 13:15:37张雪芬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分娩镇痛可行性

张雪芬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分娩产妇。例数3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300例进行分组。产妇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实施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法)、对照组一组(100例实施经皮神经电刺激)、实验组一组(100例实施皮内水注射)。分析和对比三组产妇应用后的效果。结果:镇痛后。观察组分娩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产妇(P<0.05);观察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P<0.05)。结论:通过对分娩产妇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皮内水注射;分娩镇痛;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127-01

研究显示,目前在临床中针对分娩镇痛应用较多的为硬膜外分娩镇痛,但是该项操作为侵入性操作,存在副作用,例如产妇在镇痛后,易发生低血压和尿潴留情况,从而使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在临床非药物镇痛方式中,经皮神经电刺激、皮内水注射现如今在临床广泛应用,上述操作方式均能刺激人体内源性物质内啡呔产生,其具有显著镇痛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强、费用低、非侵入性等优点,但是单一镇痛疗法具有一定不足,其镇痛效果显著低于联合应用方式。因此,我院对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分娩产妇,例数3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300例进行分组,产妇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分为三组。

排除标准-(1)伴有镇静药物服用史、(2)精神疾病。纳入标准-(1)头胎足月阴道试产单胎头位无产科合并症、(2)无胎儿宮内窘迫、系统性病史。

观察组100例:年龄在20岁直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28.01±1.15)岁。

对照组100例:年龄在21岁直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28.11±1.26)岁。

实验组100例:年龄在21岁直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29.01±1.0])岁。

观察组分娩产妇、对照组分娩产妇、实验组分娩产妇三组的平均年龄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代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均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方式和观察组相同。

观察组100例均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法。

采用本院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将两电极放置在产妇三阴交穴、双侧合谷穴,频率为2Hz、波宽则为0.1ms方波,电流轻度一般从15MA开始,治疗时间为20分钟,间隔2小时治疗一次。皮内水注射法:产妇均取侧卧屈膝体位,取4ml-6ml无菌注射用水,将产妇腰椎棘突左右旁2厘米处作为穿刺点,皮内注射无菌用水,成一直径约1.5cm-2cm的皮丘。

实验组100例均使用皮内水注射法。

皮内水注射法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观察组分娩产妇、对照组分娩产妇、实验组分娩产妇分娩产妇的VAS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疼痛评分”、“产程时间”和“剖宮产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VAS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VAS评分

镇痛后,观察组分娩产妇的VAS评分(1.01±0.45)分低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产妇(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产后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分娩过程中,由于剧烈产痛易对胎儿和母体造成影响,使恐惧疼痛已经成为产妇选择剖宮产的主要因素,若产妇无剖宮产手术指征便强行进行剖宮产,不仅易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剧烈产痛易导致一系列内分泌反应,导致胎儿和母体的各种机能发生变化,而实施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十分重要。

在临床中常用的镇痛方式包括非药物性镇痛、药物性镇痛等,药物性镇痛由于镇痛效果良好,但是为有创操作,具有较高的潜在风险,从而导致应用受到限制。而非镇痛方式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内水注射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产妇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物质产生,从而提高产妇机体痛觉阈值,对相应神经根产生刺激,能有效缓解其产痛,同时对母婴无不良影响,能降低VAS评分,预防产妇出血情况。

经研究表明,镇痛后,观察组分娩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产妇(P<0.05);观察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分娩产妇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皮內水注射,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分娩镇痛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中国航海(2019年2期)2019-07-24 08:26:40
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导乐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及推广的可行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