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錄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并且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分类招生的模式分为: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存在多样性和层次结构,使得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分类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将为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分类分层教学探寻新思路。
关键词:招生制度;改革;高职;教学模式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分类招生的模式有四种,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高中毕业生及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可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统一高考等多种途径报考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存在多样性和层次结构,使得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多元化。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分类招生制度改革,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分类分层教学改革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横纵双向细化教与学,践行分类分层次教学
要满足在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分层教学需要,要对教与学的参与者分类分层次管理,并给予合理的、有利的制度保障和支持;细化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一)纵向分类分层教学管理
1、师资分类分层次管理
实施教师分类分层次管理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理念。对不同职称层次的教师进行如下分类管理:
(1)按照教师年龄段分类分层次管理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授课精力等不尽相同。很多老教师理论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但精力有限、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偏弱;中青年教师对新知识尤其是应用型知识有很强的接收能力,知识更新速度快。
(2)按照教师专业特长分类分层次管理
不同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管理、竞赛指导、学生管理等方面各有所长。对不同工作特点和专长的教师提供不同职业发展平台,建立良好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企业导师与本校教师分类管理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性强的专业适合引入企业导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专业教学,使专业教学紧扣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本校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及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贴合度。
通过师资分类分层次细化管理教师专业能力与特长,使得教学工作更能够与学生专业需求精准对接。
2、学生分类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能精细确定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实施与层次相对应的有效管理。
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培养人才、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分类和层次的学生对教育有不同需求,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入手,达到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分类,并对在不同类别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1)文化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水平参次不齐,所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同也存在差别,这种现实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理解力、自控能力等存在差异化,针对学生文化水平层次及其发展预期合理引导,因材施教。
(2)学习目标
不同学生经历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自己订立了学习目标:继续升学深造;海外实习留学;本专业行业就业、创业等。
根据学生的需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配备专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或不同教学比例的课程。
(3)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指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它是人们真正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行为,是人生的关键环节。
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或条件)有三个:职业能力;职业意向;职业岗位。
针对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意向通过分类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明确职业意向,逐渐适应相应职业岗位,毕业即入岗。
(4)兴趣特长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成才的起点。
特长是指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兴趣、研究领域,即特别的长处。在高职教育中应参考学生特长注重培养专业兴趣为实现职业理想或学习目标服务。
(二)横向支撑分类分层次教学
师资分类分层的管理及学生分类分层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统一学校、教师、学生思想和认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有力地支撑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践行。
1、保障实践师资分类分层次
在政策和机制保障下为教师提供良好工作和发展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1)走班制
“走班制”即打破原行政班的管理界限,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班,学生根据水平差异自选,开展学科流动制授课。
制定走班制具体方案时应该有理有据并有针对性和校本性,真正实现走班制教学需要建立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选课制、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配套制度,保证走班制的有效性,使走班制成为高职院校中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高效教育方式。
(2)专业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学徒制是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将专业学徒制引入到分类分层次教学中保证专业教师和专业知识的来源相对稳定,知识更新更快,便于走班学生的长效管理。
(3)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4)完善专业基础教育满足就业基本专业需求
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完善专业基础教育满足就业基本需求。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
(5)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在分类分层次教学体系中,有必要建立“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实现多元化。根据现代学徒制课程设置的特点,将校内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比如对于校内公共课程、非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程等分别采取阶段性测试、作业、平时表现、单项技能考核、任务页、分项目六步评价法考核:工作页、计划书、访谈、技能操作、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对企业实习采取抽样测试法、试卷问答法、岗位计分法等方法考核评价,由企业出具实习评价表。
总之,在分类分层次教学体系中应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同时,将评价内容职业化。
三、结语
总之,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顺应时代需求,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新思路的实践将是对教与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进取,体现尊师重教、人尽其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成效和职业幸福感;分类分层教学是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负责,使教育教学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先元华;吴修洁;罗建平;沈红;;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川南地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年06期
[2]王艳梅;徐明祥;;基于多元学术观的高校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机制[J];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9期
[3]逄小斐.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93-94.
[4]赵红,何军拥,等.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学业多元化评价模式探讨[J]. 高职论坛,2016,(9):243-244.
[5]张春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6期
[6]刘炎王侃.工科院校“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8期.
[7]汪建兵.原班管理模式下AB分层分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年第5期.
[8]林寶川.基于学科技能竞赛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电子商务,2018年03期.
作者简介:张浩宇(1970.06-),女,汉,山东省济南市人,教授,本科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课题项目重点课题——探析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新思路,项目编号:18SVE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