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类课程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

2019-09-10 07:22郭春燕王艳芳周彦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

郭春燕 王艳芳 周彦莉

摘要:大学生实践类课程更多的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评价方法需要遵循系统化、可操作性、多元化和动态化原则,实际的评价过程要能体现对能力的考察,评价方法要利于学生接受,客观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并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关键词:实践类课程;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学生学业的考核多数是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表现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就是期末考试,这种方式已经沿用多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的变革,学生本身的变化,这种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质量,尤其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提交一份报告或者一份纸质试卷无法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应该趋于多元化、综合化、多维度、科学化。

一、评价方法概述

评价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活动,需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评价方法按照分类方式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按评价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实践類课程也正是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的,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等。而实现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仅靠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应寻求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

二、评价方法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评价方法一定要从整体出发,不能把评价单独割裂出来,评价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促进学习。评价的实施要能够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习过程组织适当的评价方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可操作性原则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现行的大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985、211等重点大学到一般高校都普遍存在,说明评价问题不是个性而是共性问题,具体评价时多数是针对具体课程,并没有可推而广之、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说明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待商榷。

(三)多元化原则

评价涉及到评价主体、客体、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摒弃教师为主的单一化;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尽量客观、真实、有效反映客体特点。

(四)动态性原则

随着课程体系的变化,高校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也随之变化,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应该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不能僵化固守。

三、评价过程实施

(一)评价指标构成

实践类课程在突出实践类方面的评价要深入,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评价结果共有五项指标组成:课堂表现分、实验表现分、小组报告分、期末考试分和个人展示分。各指标的权重按照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学生座谈会访谈法等确定。结合课程教学和学习目标设置评价标准,分别赋予一定权重分值,课堂表现30分,试验表现(共分5次,每次10分),小组展示(两次,每次10分),这些部分主要纳入平时成绩范畴,在此过程中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体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每一项指标具体考核内容有更为详细的细分,学生互评、教师评价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评定。

(二)具体评价过程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课堂表现属个人得分项,主要考察学生预习、学习、复习情况。现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视频进行学习,通过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因此课堂表现是通过个人表达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点评给出成绩。实践课程一般平时实验环节较多,相当部分需要个人独立完成,在实验完成后由组和组之间进行两两互换检查,组内每人都要给另一组每人打分,任课教师给每个学生实验打分,然后取学生平均分和教师分数再平均后作为该学生该项实验得分。小组展示环节中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实现综合运用并进行结果展示,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并进行合理解释。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分工,实现团队合作,其它各组根据展示结果进行打分,最后取各组平均分作为小组各成员成绩。但是因小组成员之间有差异,组内成员同一成绩显然不够合理,因此有些认为成绩不理想或感觉得分没有体现出个人能力的学生,可以向老师申请进行个人项目展示,提升个人该项成绩。每次成绩以及各项成绩比例及时向公布学生,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是否能够通过,如果前期成绩不理想,怎样通过后期的努力进行弥补,这部分学生也可以申请个人项目展示,由全体学生和老师进行成绩评定。

学习过程的评价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个人考核到复杂理论、高超技能的综合考核,从小设计到大创意,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找不足,找差距来改进方法,优化方案,促进学习,提升能力。

四、结论

实践类课程更加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一纸试卷就能体现出来的,通过上述的学习过程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同时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手段也可以实现对学生更为客观、有针对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分析[J].科教导刊,2019(3):28-29

[2]贾惠秋.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38

[3]赵小青.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8-230

[4]郭炯,霍秀爽.学生学习过程质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79-84

作者简介:郭春燕(1976—),女,山东禹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软实力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学生实践类课程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1812)的成果之一,济南大学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研究——基于济南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探索”(项目编号:SJ1801)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
浅析我国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初中音乐教学优化评价方法之探讨
浅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国内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