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2019-09-10 23:55周秉旭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数学学生

周秉旭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文化课主要学习科目,其难度比其他学科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难培养,内在学习动机的建立存在较大阻碍。但是内在学習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持久探究的主要助推剂,对学生的学习百益无害。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建立学科兴趣、享受探究乐趣、获得成功体验、获取持续激励。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动机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80

小学数学教学目前面临三大教学困境,一是,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概念化、理念化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内在对数学的认知度不高,存在学习认知障碍,导致主动性不强。二是,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缺少许多乐趣,本应灵活自由开放的课堂,少了学生的探究参与,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是,学生缺少取得成功的体验,一再的挫败感成为数学学习的最大阻碍,学生们一旦对数学学科丧失信心,放弃成为必然的结局。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内在学习兴趣想要持久牢固,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科兴趣,发现学科学习的乐趣。知识的学习探索理应是会产生乐趣的,但是更多的学生把知识的掌握作为一种任务甚至是负担,这是一种负面的状态。那么如何建立学科兴趣呢?最好的选择是,教师让学生不断发现数学学科的奥妙,知识都是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着学生去揭开的,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自去揭开数学的面纱,发现其中的学科魅力,自然就会喜欢上学习数学。例如,学习偶数和奇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奇数与偶数去快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计算事物的数量就会简便很多,学生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之间充满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作为生活的小助手,如此一来,数学的存在价值获得学生内心认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喜欢也会油然而生。此外,培养内在学科兴趣,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形式,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强硬塞给学生,他们是被动接受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因素,例如,动画、新媒体、小话剧等等,把看似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形象鲜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获取欢乐,建立对数学的学科兴趣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次,组织多样化、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探究活动来丰富活跃数学课堂[1],以实践探索,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持久稳定的探索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模式。这主要是针对当前数学教学形式单一现状提出的解决策略。那么如何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呢?第一,教师要创新课堂活动,每节课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预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化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2/3和4/6的区别,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分子分母的乘除规律,那么这个比较就容易得多。即使学生没有学过,鉴于对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比例,在没有基数的情况下,比较的就是比例问题而已。教师要给学生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的无穷乐趣,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自然就会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第二,定期开展实践学习活动,走出教室,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2],在实践探索中强化数学学习动机。例如,组织学生到学习附近的大型养殖基地或者动物园植物园,进行参观,参观中对某类生物或者植物进行记录汇总,比较分析,都是数学归纳分析综合思维的体现,这会较快提升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也以多样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求。

第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是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小学生尤其会对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产生信心希望,如果总是在数学学科学习上付出得不到期望的回报,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是早晚的事。教师要注意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欲望,他们对学习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掌握的欲望,成功的体验是前行路上最好的朋友,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支撑。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中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能力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对数学后进生,教师要多设置低难度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逐步寻回失去的自信,品尝成功的滋味,建立内在学习动机。此外,获得成功体验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成绩不代表一切,考试考得好坏也不能作为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自然成功的体验也不能局限于考试的分数,杜绝唯分数论是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保证。很多学生之所以灰心、对数学产生学科恐惧,就是单一凭借考试否定自我,产生片面的不科学的评价思维模式。成功的体验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教师陪伴学生一起去感受、发现、交流、共享,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第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建立与持续的激励手段有关。激励就如同外界给予的肯定,小学生尚且不具备独立、客观的自我评价意识,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而小学生尤其注重身边教师家长的评价,这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依据。尤其注重教师给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以激励为主要评价手段,持续经常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激励,让学生既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取,又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发掘自身潜力,在数学学习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一是,课堂随时激励。课上教师要多让学生回答问题,即使思路有误,教师要认真听学生讲完,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尝试引导纠正,同时用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即时的激励,往往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二是,教师要抓住激励的时机,例如,有的学生一直表现平平,一旦有什么突出的进展,教师要抓住这次机会,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及时的激励不光具有实效性,而且说服力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清楚,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三是,激励手段要经常更新,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永远充满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剂,奖励小物品,甚至教师在作业本上画个图画,都会成为学生的荣誉勋章。总而言之,激励既要频率高、把握机遇,又要多样变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手段很多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需要,有选择地采用,只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情,研究教学问题,完善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总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余水,陶云.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7(03).

[2]李炳煌.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3).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小学数学学生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学生写话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