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

2019-09-10 07:22:44肖骁琦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是是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分析,探索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专业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想融合的方法,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一、引言

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说明教育的首要职责是教化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也是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重要阵地。近年来,党中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也重视了。在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现代教育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将思政教育仅仅放在思政课中由思政老师在课堂上完成,而是要动员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将思政教育贯穿落实到每一堂课当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以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上海市教育部门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在通过各自的教学实践,探索将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方法。陈炳煌等人[2]与李世红[3]分别讨论了将德育与电路课程相融合的方法。王浩宇等人就《空调冷热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探索[4]。付晓伟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5]。本文将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一些改进意见。

二、大学专业课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专业课教学普遍只重视知识层面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家国情怀等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抄写笔记,课后背诵笔记、例题、练习。考试试题也以课堂教学笔记和练习为主,学生只要背题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从而形成了“教材、做笔记、背诵、考试”这样一种大学专业课学习形式。这种典型的教材中心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思想僵化,缺乏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对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和最新进展没有认识,不具备分析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数只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课后交流较少,并且这种交流也仅限于知识层面。教师仅仅是传授技术性知识,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学生学习技术性知识,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获得较高的薪水。这种功利主义的教学过程,消解了理想和崇高,崇拜权力、欲望和金钱,追逐形式和浮夸,没有知识批判、没有问题的探究,最终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迷失和扭曲的价值观[6]。

3、在目前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由教师决定,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大部分课程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实际应用案例较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的产生怀疑,没有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滋生出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给出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首先应该对这个理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7]。因此,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入“思想元素”,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的效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学团队内部要经常开展相关“课程思政”专题交流研讨,帮助教师提高对“立德树人”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2、言传身教,身正为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往往是专业课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于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教师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才能在要求学生时更有说服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穿着得体,遵守教学秩序,全身心投入教学,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互敬的师生关系。同时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例如,考勤和请假的制度等。在实训课上,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规范的演示,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规范操作,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尽量减少错误,同时在实训结束后整理好工作台。通过每一节课教师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

3、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创新精神

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工程应用的内容,引入相关学科研究新进展,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科体系,使学科必备基础知识与最新知识有机融合。教学内容的拓展处理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采用课外研究专题形式开展,让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形成一个研究报告,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通过这种研究专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使其从知识的吸纳者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与探究者。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具体实施方法也是千变万化,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和探索。本文在分析专业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几点有用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探索,总结出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炳煌, 陈佳新. 电路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5(10): 199-200.

[3]李世红.《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课程思政”刍议[J].才智,2018(10):113.

[4]王浩宇,任晓耕,吴义民,陈福祥.“课程思政”视野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空调冷热源技术》課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30-132.

[5]付晓伟,杜鹏,吴晓,朱宝伟,刘海燕.基于课程思政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19):128-129.

[6] 朱旭东.论大学课堂学术文化的重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3):57-63.

[7]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肖骁琦(1976.08.09-),女,汉族,江西上饶人,中国党员,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通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