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战化”的认知与定位

2019-09-10 07:22高鲁刘彬于同刚郑丽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战化

高鲁 刘彬 于同刚 郑丽珍

摘要:通过分析部队在实战方面差距、战争发展规律及部队使命任务,阐释了坚持“实战化”的时代背景。从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角度,提出了关于“实战化”的认知逻辑和科学定位,进一步揭示了“实战化”的内涵。

关键词:实战化;认知逻辑;科学定位

实战化,对军队而言,不仅仅是军队使命任务的要求,更是军队职能所系,不仅仅是现实的要求,更是长远所系,不仅仅是一点的要求,更是全面所系,全面研究实战化、不断推进实战化、全方位贴近实战化,将是军队一个永恒的主题和话题。科学认识“实战化”的内涵,是进行“实战化”建设,推进“实战化”进程,提高“实战化”程度和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1、坚持“实战化”的时代背景

实战化是军事训练的永恒主题。在和平环境下,或者是非战争状态下,提升部队战斗力,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目标需要,就必须突出实战化,不断提升实战化能力。在当前环境下,着力突出实战化、强化实战化,更有着特殊的需求和意义。

1.1实战的差距

我军建军以来,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的洗礼和检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使我军在实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练就了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培养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建国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使我军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保持了传统战争样式的战术素养。但是,自1979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武装冲突,部队实战熏陶和检验基本上处于“0”的状态,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登上战争的舞台,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作战样式不断变化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何运用、信息化局部战争如何实施、信息化部队如何打胜仗,都对我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严峻的考验。

我军在实战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缺少实战的经历、缺少实战的经验、缺少实战的体会。经历、经验与体会,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是说明了我军当前实战的差距所在,正是存在的实战的差距,才使得我们的“实战化”的提出具有了现实与深远的意义。

1.2战争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预警系统、自动化指挥控制、远程杀伤及精确制导、人工智能、隐形等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现代战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的深入变化与发展,对我军适应战争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战争形态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巨大变革,把战争形态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是战争轨迹演变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的运用,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登上了战争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主导战争形态。二是作战形式的变化。随着战争的发展,线式状态将逐渐消失,阵地的概念也将发生变化,战场指挥员必须建立全方位的思维方式,确立全方位的战场概念。只有全方位的判断情况,全方位的拟制方案,全方位的使用力量,全方位的实施保障,才能适应这种全方位交战的需要。三是武器装备的进步。现代战争表明,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的主战装备,也是夺取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制高点——信息优势的重要法宝。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强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秘密研制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如计算机病毒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光电干扰与激光制盲武器、信息对抗侦察装备、电磁脉冲武器等。对于我军而言,面对信息化局部战争,如何科学运用好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武器装备不断发展、作战形式丰富多样、战争形态历史嬗变,都是我们无法逃避必須面对的大势,要“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跨过这个坎,通过强化实战,提升应对能力。

1.3使命的召唤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军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多样、任务更加复杂、要求更加苛刻,对实战能力的召唤更加突出。

一是国家安全统一的需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二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对我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我们能够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还要求我们能够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需要,能够完成多种样式的军事任务,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挑战。三是中国梦强军梦的需要。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如何始终坚持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我军建设成为不断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历史性的使命任务。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头,如何按照信息化战争的需求规律来打造我们的军队,使我军适应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作战形式、新的作战节奏,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更是实现强军梦的核心要义。

我军使命任务所系,要求我军必须认清实战,勇于应对实战要求,按照实战锤炼自我,提升能力,切实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切实有力托举我军的强军梦,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

2、关于“实战化”的认知逻辑

“实战化”其起源于实战,正因为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发起战争,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的大势下,我军已经很久没有实战的经历,由于实战的缺乏,才迫切需要我们能够适应实战、认识实战、按实战要求进行建设、训练与发展。因此,我们才提出了“实战化”的问题,通俗讲,就是如何使部队的全面发展更符合实战需要,更适应实战规律与特点,切实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就是提出“实战化”的普通逻辑,也是“实战化”存在的历史必然。

从目前对“实战化”相关研究看,大家研究“实战化”自身的问题相对较少,或者是基本上没有单纯研究“实战化”这个词的,而多冠以“实战化训练”、“实战化教学”等相应的后缀,实际上反映了大家迫切将“训练”和“教学”向“实战化”发展的愿望和想法。但事实上,这导致我们人为地将“实战化”的范畴进行了限制,对部队而言,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仅仅落在“实战化训练”或“实战化教学”这些方面上,还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甚至是使我们所强化的“实战化”陷入“死胡同”,找不到科学有效的“突破口”或“出路”,要解决好“能打仗、打胜仗”问题,绝不能仅仅就“实战化训练”或“实战化教学”而就事论事,必须全过程、全领域的来科学定位“实战化”。换言之,实战化决不仅仅在于训练,而应该是一种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只有这样,才是系统解决实战化的问题,才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能保证效果,才能使实战化落到实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关于“实战化”的认识,可以区分为“本原”和“运用”两个层面来理解,“本原”就是怎么去理解和把握“实战化”,“运用”就是在哪些个方面要求实现“实战化”或者是用“实战化”的标准去落实,如图1所示。

图1“实战化”的逻辑认知

由图1知,对于“实战化”的认识和把握,必须站在全系统的角度,从静态组成上应具备“实战化”属性,主要解决“实战化”对建设的要求;站在全过程的角度,从动态实施上应具备“实战化”特征,主要解决“实战化”对运用的要求。无论是从全系统考虑,还是从全过程考虑,两者必须做到有机衔接,互为耦合,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实战化”的质量和效果。“运用”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体现出是否实现“实战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个最关键环节来展开的,从而保证部队能够形成实战所需要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认识“实战化”,实际上可以将其区分成两部分,即“实战”和“化”,“实战”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实际作战,通俗说就是“真刀真枪”的干,而“化”从字面理解,指的是一种倾向性,体现出发展变化的指向,或者是靠拢的意思。将这两者组合起来理解,就是向着实际作战靠拢和发展。而这种靠拢和发展是有限度的,我们的目标是跟实战一样,但在没有战争发生的情况下,我们所提的“实战化”永远是无限靠拢的状态,即永远朝着实战的目标前进,体现出一种“程度”。

结合上面的剖析,本文给出“实战化”的内涵:所谓“实战化”,是指从内在构成到外在实践活动等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与“实战”相一致的程度。基于此认识,“实战化训练”,则可以直译为“训练与实战相一致的程度”,“实战化教学”则可以直译为“教学与实战相一致的程度”。无论训练还是教学,虽然朝着实战方向在努力,但如果不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永远会与“实战”有一定的差距,训练与教学的目标就是努力缩小这个“差距”,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实战化训练”和“实战化教学”的过程。

3、关于“实战化”的科学定位

在认识了“实战化”的时代背景和认知逻辑后,本文给出“实战化”的科学定位,主要体现着五个方面,如图2所示。其中,“要求”是牵引,“思想”是指导,“设计”是基础,“标准”是依据,“状态”是目标,五者之间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必须做到符合要求、贯彻思想、精心设计、严格标准、保持状态。

图2 “实战化”的认识把握

3.1“实战化”是一种要求

无论是训练,还是教学,“实战化”都是一个必须努力达到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的要求,也是体现部队职能使命的要求。在新时期强军目标指导下,部队能否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形成与提升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则遵从“实战化”要求是一个必然。符合“实战化”要求,就必须为战、学战、研战、教战、练战,始终瞄准“实战”,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落于“实战”。

3.2“实战化”是一种思想

“实战化”是训练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指向,是落实“实战化”要求的根本所在,只有将“实战化”作为一种思想而发自于内,才能有效践行于外,落实于行。因此,在训练或教学中必须无条件地、充分的、彻底的、全方位的贯彻这种思想,时时处处体现这种思想,让这种思想融入血液和骨髓,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每时每刻都体现了“实战化”,都源于“实战化”,也都落于“实战化”。

3.3“实战化”是一种设计

“实战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研究、深化和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因为和平环境下,无论是对于实战的研究、实战的认识、实战的理解及实战的体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非是亲自进行过实战,才能全方位从身体和心理上掌握实战,但此实战非彼实战,今时的实战,亦非彼时的实战,此地的实战,亦非彼地的实战,此实战的对象,亦非彼实战的对象,都使得实战像雾中花、水中月,必须深入研究探索、从战例中学习战争,并先导性的设计战争,使“实战化”成为一种符合实战要求的先导设计,按照这种设计引导教学与训练,才能贴近实战。

3.4“实战化”是一种标准

“实战化”是要求教学、训练都能够按照“实战”来落实,这个“化”的“度”越接近,则越能体现出贴近实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必须将“实战化”作为一种标准,将“实战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贴近实战的途径指向。事实上,“实战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其作为标准,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标准,是一个在“度”上不断变化的标準,必须适应这个“标准”的要求,使其不断发展、深化,使其与“实战”更加一致。

3.5“实战化”是一种状态

对于部队的教学与训练,根据部队的使命任务所在,“实战”既是其存在的必然,也是其最佳的状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在没有实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做到“实战化”,就是部队的一种最优状态,也是履行使命任务所需要的状态。而要达成这种状态,更对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与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将“实战化”作为一种追求,并努力使其成为一种常态。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实战化”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对“实战化”的我认知逻辑进行了重新理清,并从要求、思想、设计、标准和状态五个角度对“实战化”进行了科学定位。“实战化”作为一种要求,就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作为一种思想,就必须作为基本遵循,作为一种设计,就必须科学合理,作为一种标准,就必须有效达成,作为一种状态,就必须经常保持。

参考文献:

[1]孙胜春,任德奎,卢晓林.军队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海军院校教育.2011,07

[2]时景秀,陈爱平,刘伟斌.军队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4.

"本校教学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Jxlx1650"。

猜你喜欢
实战化
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教员队伍建设研究
改革强军大背景下士官实战化训练教学教材建设之我见
灵敏协调素质对军事体育的重要性
某导弹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士官学院实战化教育环境探析
信息化条件下士官学院测控专业实战化教学训练方法的探究
把握好四个“注重”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实战化在士官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