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楠君,本名李博涵。出生于2001年12月,北京人。现居加拿大。13岁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6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涉及散文、歌词、旧体诗、现代诗等多种文学体裁。
蓝
点燃第一支蜡烛
我祝每颗心都被一盏灯照亮
没有人因孤独而不眠
没有人因痛苦而负伤
点燃第二支蜡烛
我祝人间有爱
所有爱恋终成眷属
所有思念久别重逢
点燃第三支蜡烛
我祝你享有良辰美景
睁开眼是山花遍野
深呼吸是草木芬芳
点燃最后一支蜡烛
我祝天是蓝的
白昼是蔚蓝
阳光恣意挥洒
黑夜是深蓝
月色温柔如水
我祝我活着
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
恰好
那天太阳暖和得恰好
风也凉爽得恰好
走廊里恰好回荡着一段你喜欢的旋律
走过转角
你恰好遇到一个
年华恰好的女孩
你总说她是你此生的注定
实际上她不过是恰好出现在了
你的心
最容易悸动的年岁罢了
名字和船
我听到一个
好听的名字
一个我说
应当把它记在纸上
纸页泛黄
而墨迹永恒清晰
另一个我说
应当文在身上
肌肤褶皱
这名字便是我唯一年轻过的证据
结果我和我只将它画在沙滩上
大海伸出舌头
将这好听的名字卷进胃里
两个我站在海边
用一生来观望
—只小船
缓缓朝天际线飘去
过去的朋友
你和我一起走
走过田野的阳光明媚
走过城市的车水马龙
我和你一起走
看过菩提树在三月里开花
也见过向日葵在黑夜里低头
某天经过某个地方
你突然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你爱的地方
你要留在那里
不再继续向前
亦不会回头
我有再多的不舍
你离我而去的那一刻
除了一句保重
我又还能说些什么
我可以用泪水淹死过去的自己
然后独自_人
重复从前的生活
我也可以继续走
直到我也像你—样
找到一个
想把自己的心留下来的地方
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写信
或是打电话
无论如何
只要让我零星知晓你的消息就好
如果某天
我看到红色的蜻蜓
从低空掠过
我会会心一笑
我們各自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创作感悟
说实话,我涉足现代诗这一领域并没多久,所以为我所熟知的现代诗应当也只是冰山一角。从前我尝试过创作古体诗,抑或是词,与其说是不会写现代诗,倒不如说是“不懂”。以前的我偏爱简练,看重韵律,所以抓不住现代诗的精髓,感受不到现代诗的美。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了顾城的一句诗——已然遗忘究竟是哪一句,却对那一刻的心情记忆犹新——我的精神飞出了躯壳,飞到了我从未去过的远方,见证了我从未经历过的年代。
其实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记录。而记录的对象,则是诗人的经历和情绪。设想一下,倘若这个世界上没有诗的话,那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不会有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而山和水,本是再平凡不过的景色,终有一天会被人忘却,是诗,让这些原本平凡的景象得到了永生,跨越了千年依旧在人的记忆里鲜活。倘若没有诗,悲伤就是悲伤,快乐就是快乐,从未有过“泪眼问花花不语”,或“万紫千红总是春”。无论悲伤还是快乐,都是人类再普通不过的情绪,纵我知道你悲伤,却不知泪水为何;纵我知道你快乐,却不知你欢笑为何。是诗,让人的情绪越过重重隔阂,得到了共鸣。
有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就是在千里之外寻找一个懂你的人。”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让一个人深入地了解另一个人了。而这种透过文字的了解,正是基于经历的契合与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所以我经常这么想:我写了一首诗,一千个人看到了,九百个人不为所动;剩下一百个人中九十个人觉得平淡无奇;十个人中有九个读罢便将其抛之脑后,只有最后那一个人有些许触动,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这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由此,我不禁开始遐想:诗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夜里望向天空中的月亮,恍然间,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巨大的,会发光的轮盘不再是月亮,而是久违的家乡,思念着的亲人。别人问他,你干吗傻呵呵地盯着月亮?或许他无以应答。诗歌是否就是在那一刻诞生的?
生活在这个诗歌已然不复流行的年代,它又将去往何方呢?也许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写诗,他们说自己对诗不感兴趣,他们说自己不会写诗。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当一个人经过一处风景,或是遇见另一个人,在那一瞬间他觉得风景很美,遇见的那个人很美,似乎眼前的一切都很美——这便是诗歌的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