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月圆夜了,圆月的光辉如水一般涌动。远在他乡的人,想必,是想家了。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在那个孤寂的夜,最能够温暖他们的,莫过于一纸家书了。
往往,也是在那个时代,一纸家书最能体现感情,也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就说林觉民的《与妻书》。此书是他即将參加起义时写给妻子的。林觉民是何等人物?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学。学而优则仕,通常是知识分子的追求与目标,但作为一名革命党人,他没有选择奔波于仕途,反而参加了广州起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奉献精神与激情。他那满溢的爱国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代热血男儿。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短短几句,体现的是似水柔情,那是他对妻子的温柔与爱,但从中更能够强烈体会到的是他那柔情中所饱含的坚定态度,是他在淡定从容间表露出的铮铮铁骨。我们应赞美他,可还有什么呢?我们赞美的不仅仅是他的爱国情怀或奉献精神——这种情怀与精神本就值得我们赞美与学习——其中更为可贵的,是他将自己那满腔的激情与以小我成就天下的情怀,倾注于一纸家书之中,让其得以流传。
广州天字码头的船来来往往,滔滔珠江昼夜不息,不知有多少日子从它身边流过。回首,林觉民从容地走进刑场,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那个尚未出世的孩子,自己怕是不能看一看,抱一抱了,而自己又能给他些什么呢?他相信,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妻子应会将自己留给她的那一封珍贵家书给他看,那些教诲是作为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希望他成为一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人吧!
时光就是这么凌厉又不动声色,它对于历史的磨砺也是符合自然界的生存规则的,是非荣辱犹如过眼云烟。时间几乎能磨灭一切,却磨灭不掉长辈们或家中所处重要地位之人对晚辈或家中人的教诲与期望。岁月远去了,如今我们读着他写给妻子的家书,心中也总能泛起感动的涟漪。
如今的通信技术已远胜于从前,只消几秒,就能使地球另一边的人接收到你的信息,越来越少的人写家书了。以往的家书总要在途中漂泊许久,但熟悉的字迹与口吻却总能让人心潮起伏。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上冰冷的文字,其中虽透着家人的关心,却淡了许多。人们冷落了家书,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失去了与家培养情感,学习处世之道的机会,因为家书的背后,是一颗有爱的心与珍贵精神的魂。
写作感悟:
我之所以会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它是最让人有感觉的。古往今来,“情”这个字往往最难参透,往往,家中人之情是至深的,它不仅仅体现在家人之间相互关爱,更为可贵的是包含了上一辈对下一辈的教诲,告诉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也应是一封封家书背后所蕴含的。
当姹紫嫣红都付与考试刷题时,当“我手写我心”变为“戴着镣铐跳舞”时,当网络上的抒写变成限字数的碎片时,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抒写性灵的平台,卸去沉重的负担,丢下条条框框,走近写作的本质,找到心之源;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捕捉出灵感进发的火花,分享思想碰撞的愉悦。
愿放胆作文大赛能够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把生活变成艺术,把思想的碎片织成绚烂的云锦。
老师推荐
中国历史上,不乏堪称经典的家书。其中,有些家书既是研究历史、研究人物的重要史料,更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
林觉民的《与妻书》,因将对妻子深沉真切的爱和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语言情真意切,而广受人们称道。朱思洋同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透过文字,不仅看到了书写者的那份真情、深情,还看到这份真情、深情缘于什么,那就是书写者林觉民高贵的灵魂。于是,她始终抓住高贵的灵魂这条主线,用饱含激情与敬意的语言,去书写林觉民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不仅如此,作文中还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一方面彰显了传统家书的精神魅力,一方面又表达了对现代通信工具带来的对亲情冷落的隐忧。结尾的对比,既强化了主题,又体现了现代中学生的理性与情怀,确属不易。
(指导老师: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