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摘 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们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成绩的提高,还要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真正要学好语文,我们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生活中,用语文思维能力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26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新课标改革的深化,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教会学生教材上基本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情感感知能力,在教学的环节中更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定义及特点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定义
思维能力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我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语文思维能力指的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统筹全局,灵活地进行分析,找到事物的规律,形成概括和迁移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语文思维能力的特点
语文的世界极其丰富,走进语文的世界,你会发现语文的美妙,语文的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同一个问题从语文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解决办法。因此语文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发散性是我们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是灵感迸发的过程,也是创造力形成的过程。同时,语文思维具有深刻性,语文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我们需要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比如用想象力去深刻地理解和感知语文中的情感,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文字的表面,比如在读古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充分地想象古诗的画面感,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最后,语文思维也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我们会想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后,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促进深刻的情感感知
文字作为情感的表达本身就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情境,营造画面感,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不同地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听觉,视觉和触觉等等,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课文《林黛玉进大观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1983年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吟的片段,通过视频和音乐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准备,学生更能感受到为什么后来林黛玉后面进入贾府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生怕别人笑话她的细心敏感,通过情境的创立,学生对于林黛玉的个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透过事物的表面,明白事物背后的原因。然后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比如林黛玉为什么这么多愁善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回答,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大家知道了,原来林黛玉是因为母亲贾敏去世后,在家没有母亲教导,又是独生女没有兄弟扶持,而且母亲还给她灌输了外祖母家不同凡响的思想。所以她的性格形成是环境所致。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促进学生深刻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促进发散思维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美好的情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思维的形成,语文本身就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灵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在高中的诗歌戴舒望《雨巷》教学中,教师教学可以以诗歌配乐朗诵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在欣赏完了这首诗,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关于丁香的诗句,学生可能会总结出很多很多关于丁香的诗句,然后让学生讨论丁香姑娘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通过发散性的讨论,学生明白了丁香在诗歌中是哀怨忧愁的形象。语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后活动,促进概括和迁移思维
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要走向生活。丰富的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语文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在课后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使之成为思维培养的一部分。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写一些读书报告和作文,在班级里设置作文展示,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平时对文学素养的锻炼。总之,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特别重要,教师应该创造情境,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精心安排课后活动,促进学生对于文字深刻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64.
[2]潘艳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36):8-9.
[3]刘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91):44-45.
[4]范钊环.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9,(1):40-41.
[5]张超.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