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花
【摘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感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文明、和谐等价值导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02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需的,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语文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面对当前各种非主流思想的泛滥,我们要高举社会主义文明的旗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十八大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意见》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告诉我们国家要推行什么,社会要奉行什么,个人要遵循什么。三个层面密切联系,环环相扣,没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不会有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同样的,人人都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等核心价值观,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
二、本套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写思路
本套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教材发挥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品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教科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落实立德树人。
三、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方。过度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可能导致“泛德育化”倾向;过多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则可能导致“空洞形式主义”。合理调配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有助于保持语文学科的特质,避免出现偏差。
1.教材充满童真,有利于更好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本册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教育作用。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于语文教科书中,切忌“过犹不及”、“喧宾夺主”。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语言表达、写作、阅读等能力,同时兼顾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可以说,语文教科书的人文性使得其能成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但过于注重其人文性可能会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最终导致出现“泛德育化”倾向,使语文学科工具性缺失,文与道的关系出现偏差。例如,文革时期就出现了文与道的关系偏差问题,过于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政治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泛德育化”倾向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教育和语文教科书产生厌烦心理;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品德等学科产生交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应关注选文的隐性信息和显性信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价值观教育,避免因过多强调价值观教育而使学生产生疲劳应付倾向。教师尽量采用系统呈现的方式传递相关信息,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和价值澄清等多种方式匡正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3.警惕只注重语文学科工具价值,而忽视人文价值的“空洞形式主义”。避免“空洞形式主义”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在教科书编写中空洞的表达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于文本中而“形式主义”式的贴标签,真切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文本之中。二是,避免过度关注学生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而忽视语文學科思想和人文价值。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教师尤其重视学生的能够在考卷中体现出来的工具性知识。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忽视语文的人文价值,最终可能导致学生的“高分低素质”。这种现象在中小学里是屡见不鲜,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公民素养却不高,这或许与注重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有关。
四、结语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教育的思想导向,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应当肩负起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语文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的品德引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加强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而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白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1):98-98.
[2]陈健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技巧[J].课外语文:上,2017(1):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