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业丰
【摘 要】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优化各个产业的结构,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在此视角之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不适应新常态下需求。本文对供给侧改革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要求进行简述,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机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05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其逐渐成为我国各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而对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当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时,对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只有优化高校人才的培养机制,才可使其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在政策的激励下,促进了各种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养老、医疗以及教育等。同时,土地改革、城市化加剧,促进了建筑行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提倡“双创”的政策之下,促使技术、金融以及财政等政策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各种科技企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社会不仅要求人才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还应具备创新能力,通过人才的自主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1]。
2.教育对象多样化。 随着社会上各种旧产业被新产业所取代,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农村城镇化加剧,促使社会上部分劳动力面临再就业问题,高职院校面临着对社会上的劳动者展开培训的艰巨任务。从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更加多样化,既包括在校学生,又包括部分社会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以及培养机制,迎接新挑战。
3.满足新常态要求。当前,在国家各种宏观政策之下,要求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各种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各行业的产业链延长的现象,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人才,如:网络营销、产品设计、物流配送等服务行业人才。在供给侧改革以及新常态下促进不同产业在结构上的调整以及升级,因此,对人才的素质有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应培养出更多符合新常态的人才。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1.明确办学宗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的配置方面缺乏系统的宗旨和目标,没有对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进行界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提出“要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在技术上要求精益求精”,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办学宗旨,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知识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将传统的追求办学规模理念进行转变,重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传统只注重培养人才技能水平理念進行转变,重视培养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强的“双创”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才为核心教学理念,积极打造校园文化,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具体专业知识培养人才对技术的实践应用,同时重视学生爱岗敬业以及精益求精等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能以及品质优秀的新型技术人才。
2.科学设置专业。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专业的设置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有直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的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并根据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对自身的专业科学设置。在设置上应遵循以下两点:首先,要根据国家新常态之下各种新兴产业的要求,对原有专业进行优化、整合以及精简,掌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设立符合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类型的专业。分析各种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建立移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建立出符合社会各行业升级需求的专业类型。其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立足长远发展为目标,同时应具备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新业态,导致经济变化的周期不断缩短,对掌握新型技术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应立足于实际需要,对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准确判断。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具备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同时具备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对专业的调整和改进,促使专业在设置上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3.健全教学体系,培养综合型人才。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健全教学体系,才可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设置课程。在确保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技能培训课程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技能等课程的设置,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重视各种实用性强的技能教学。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如:从企业当中邀请技术实力强的员工为学生进行实践内容讲解,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融入社会力量。第三,增强实践环节的训练。研究表明,让学生进行实践,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综合能力。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具体可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者让教师到企业中学习,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对各种技能的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为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分配制度,鼓励教师对业务进行钻研业务,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薪酬分配上,应按照其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标准,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人才技能的培养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2]。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形势,通过明确自身办学宗旨、科学设置专业、健全教学体系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辉,张玥,白博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37-38.
[2]高海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