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杰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而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顺应改革的潮流,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素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提炼,“取其精华”、“去其不适”。物理本身是非常有趣神奇的,但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稍有偏颇就会使学生感到物理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偏科不愿意学习物理就在这儿,不能正确的认识物理学科。本文将针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有效性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09
鲁教版物理教材的编写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物理基础知识方法,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秘密并且不断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关心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使学生可以高效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初中物理是学生对于物理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物理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后期学生是否愿意选择继续进行物理“深造”。初中的物理更多的是基础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而易见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对物理的学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对其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语言包装”。对于物理,可以在学生刚接触时讲述名人案例,从最简单的“一个苹果引发的万有引力”牛顿的故事,再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连天接地”,逐步深入,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对物理产生好奇,物理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让学生命明白只要愿意学,物理简直就是“小儿科”。
其次,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将一些安全的科学小实验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见证奇迹的时刻”。比如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位移等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属于物理的“专有名词”,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教授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负责人带到户外对这些“专有名词”进行“实地演练”,相信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总比问题多,不过,要想找到好的办法,一定要先从问题下手,对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关键所在从而一一攻克。
(一)问题所在
物理对于部分学生来讲也是一个“老大难”,认为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做题时那么多公式方法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呢?也不能很好的掌握所有学生的想法,不能进行针对性解决,而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基础题“打倒”从而产生退缩的想法,越不懂就越无聊,打击学习积极性,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然后更加讨厌物理。
(二)“针对治疗法”
学生是课堂上教师教授的主要对象,教师可以在充分“吃透”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对每堂课程进行知识点梳理,把原本需要四十分钟的内容尽量压缩,将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提問题、做实验要学生亲自动手为自己答疑解惑。教师要正确的认识教学问题,端正态度,不断更新。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时代的变化,物理完全可以走进生活,或者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的“身影”。教师可以对这点加以利用,巧妙地设计物理“新课堂”,以达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鲁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开篇一杯层次分明五彩斑斓的鸡尾酒,教师就可以将其结合设置问题,或者鸡尾酒换成一杯水油混合物,向学生简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筷子放进汤里为什么“断了”?照相机的原理等等都可以拿来利用。
(三)课堂实验“走起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实验的作用不容小觑,讲题十篇不如十天做一个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的物理知识一定比上课更容易接受也不容易忘,物理实验在物理课堂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
或许有的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或者不支持所有学生同时进行物理实验,这也不是问题,比如在讲压强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两枚鸡蛋,单手握鸡蛋很不容易碎,但是将鸡蛋放在桌角不用费多少力气鸡蛋就磕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这一现象,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就很容易明白,手握鸡蛋时,鸡蛋受力面积大,压强小,所以鸡蛋不容易碎;但是鸡蛋磕桌角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鸡蛋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我们打开了。
三、总结
初中物理为学生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而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学习有效性是学习物理学习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喜欢物理,才能学好物理,打好物理学习基础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敖玉柱.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6).
[2]李敬.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2014(13).
[3]玛依努尔·及力哈斯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