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探析

2019-09-10 07:36:50冯晓霞
体育风尚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思政教育

冯晓霞

关键词:高校教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思政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对于显性(成果可见的)教育及隐性(成果不可见的)教育的融合愈发重视,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走向了新的发展方向。两者的有机结合,目标是为了排除高校学生的成长局限,真正帮助学生摆脱思想上的误区,养成正确的观念,这样一来在学习、生活以及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更好的表现。因此文中将着重思考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思想的融合,为教学提供参考。

一、建立高校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树人为主要目标,即是说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体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的人格健全。但是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高校公共体育的德育功能却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究其原因是当前的体育评价依然侧重于体能方面,而并真正的综合性评价,对于学生的体质与技能的评定虽然有了较为明确的评价体系,但是对于德育成果却并没有建立评价体系。这会使得学校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无法体现。为了将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必须要首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是高校的教委要站在战略性的视角去思考,并且与教育相关部门积极的进行协调,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其二是校方要严格遵照实际评价需求,将综合评价的结果落实于奖惩,形成激励机制,学生才会对体育的评价结果提起重视。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高校的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好的表率,是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使得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模式随之转变,所以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正面的观念,正言正行,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一方面校方要加强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理论教育,要利用党校的教育资源,体现出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将优秀的理念引进来,让教师走出去,拓宽视野,增强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1]。另一方面校方要考虑到思政教育作为抽象的教育理念,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效果不同,根据学生个人身心特征以及成长阶段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为此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群体开参与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技巧培训,以讲座等方形式去培养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引导技巧,以确保教师队伍不但具备体育教学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具备心理辅导的专业技巧,能够让学生信服,并且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对于体育科目的精品课程申报及评选,以此手段去激励体育教师,使得体育教师意识到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受到竞争环境的激励,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素养。最后还要狠抓教学质量管理,要鼓励教师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去以引导学生,并且精心做好课程各个环节的组织。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做到勇于创新,同时坚守初心,真正明确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才能真正将思政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三、从整体育人的角度设计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要从大局角度去思考,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加长久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以身心的同步强化为目标,才能够做好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除去课堂的教学以外,体育教学的影响还应当波及到课堂以外的活动当中。包括校内外的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的建设、日常的体育训练以及课外的体育休闲活动等等。德育理念的渗透也必须要摆脱局限,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德育资源存在于各个环节,而不是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中,所以在融合德育思想针对体育课程进行设计时,教师必须要从大局的角度出发,要思考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仅仅思考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活用德育素材,要德育相关的资源融入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拓展训练项目,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多方面认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危机应变能力、自我突破的精神等等,这都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除此之外,必须要让德育渗透在生活中的体育相关活动中,要让学生习惯体育在生活当中的存在,同时习惯正面意识在生活当中的存在,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受益一生的。在实际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人格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久的养成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去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正面的思想,并且将正面的思想渗透一言一行。一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必然会乐于在平日通过体育训练不断强化自己的体质,而且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向着积极的方向思考,突破自身的局限,有更大的进步,更快成长起来,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突破局限,将德育渗透生活[2]。

四、结语

高校公共體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育人的基本需求。两者的融合,对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有直接影响,虽然并不是短期体现的成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能够受益一生。因此文中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公共体育课程与德育的融合,可供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徐畅.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 (04):115-116.

[2]朱晓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内江科技,2017,38 (11):75-76+5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思政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施行“活”“趣”“实”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7:33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43:40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9:49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