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武
摘要:高校的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研究的就是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当中,分层优化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分层优化训练模式应该怎样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优化;体育训练;实际应用
传统的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以及训练。并且以相同的考核标准对大学生进行考核与评定工作。这种训练方式无法发挥大学生的特点。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分层训练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训练理论以及实践的重要指导。
一、概念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分层优化训练法的基本概念。所谓的分层优化训练法就是以高校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教材作为基础,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将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学目标、训练方式以及训练内容的元素进行分层次的设计[1]。体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学生不同的反馈意见来对训练计划进行实时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提高体育训练效果的目的。
二、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高校的体育训练课程绝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的体能进行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高度压力的情况下,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大学生保持镇静,并作出正确的反应。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就是要遵循全面性原则。一方面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要加入各种技术动作的训练,让大学生的身体保持必要的柔韧性以及肌肉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在课程中加入培养习惯的内容,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大学生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比如说在排球、足球项目的训练中,针对那些基础素质差的学生,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课程,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大学生,也要进行重点关切,避免这些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优越有养成懒散的习惯,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全体同学的体育综合素养。
(二)区别对待原则
这一原则是推进分层优化训练方式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区别对待并不是指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以不同的态度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来进行训练,其中一个重要的前置条件就是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公平与公正,在进行分层优化训练法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的训练量以及训练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会让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波动,教师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以及接受能力,来制定相适应的目标以及训练方法。借助这种训练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好的训练环境,并且满足大学生们的成就感,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
(三)循序渐进原则
在使用分层训练法的时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课程的推进以及大学生们身体、心理状态的变化对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根据不同技术动作的难度,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进行排列,并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对于训练的项目进行优化,一方面要保证达到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能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而对身体产生损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出引导,针对一些动作的细节进行指正以及示范,先让大学生对于该技术动作进行熟悉,然后再进行教学工作,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作用
首先,分层优化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一些大学生因为在中学阶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所以对体育锻炼会产生本能地排斥。特别是突然面对高强度训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而采用了分层优化法,无论是什么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训练中获得满足感,让大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2]。其次就是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所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新型人才,而身体素質就是综合能力中重要的一环,而采用了分层训练法之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挖掘大学生的运动潜能,在由浅到深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获得了满足感,同时也在训练中发现了新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
四、具体应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训练
想要让分层优化训练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就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目标的设立不同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细微调整。在分层优化训练法的框架下,目标的设置也要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训练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而且目标的侧重点也要根据大学生的情况而适当做出倾斜。对于基础素质比较差的大学生在定目标的时候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体育训练对于自己的好处,并且通过训练培养自己的自信。而对于基础素质比较好的同学,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就要以发挥其运动优势,让其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为主要方向。这种分层次的目标设计可以让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体育训练的各个阶段中,完成从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的转变。
(二)根据学生差异进行训练
分层优化训练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就要对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体能测试、问卷调查以及平时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并且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大学生的性别、心理素质、性格、身体数值等参数作为数据基础,并且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其分层优化教学的数学模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如果训练的难度比较大,那么就要分层次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工作,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进入主题,通过详细且专业的讲解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该内容的核心,将大量时间用在训练中[3]。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大学生,教师要以游戏或者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先让这些学生熟悉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体育训练中适当添加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是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运用分层优化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思政教育的渗透工作。传统的思政教学都是在课堂中进行,而将其引入到体育课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在分层优化训练时,大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进行分层优化训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畏惧以及怠惰等情绪,不利于训练的开展,而借助于思政教学,可以让大学生端正训练的态度,养成敢于吃苦的优良作风。通过德育与体育的结合,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依照不同的分层进行评价
想要确保教学的质量,就要具备科学的评价体系,分层优化训练法自然也不例外,在评价这个环节也要根据层次的不同来进行差异化的设置[4]。对于基础较差的大学生,可以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测验”的模式为基础,将平时成绩的考核进行深化,减少出勤所占分值的比例,增加阶段测试所占的分数。而对于基础好的大学生,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机制,激发大学生的好胜心,以激励性的语言让其获得更加的满足感以及认同感,从而确保该方式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五、结束语
在高校的体育训练课程中采用分层优化训练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以及自信心,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哲,孙天明.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7(8):145-145.
[2]刘涛,李帅东.论分层次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体育时空,2017(17).
[3]肖英.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
[4]胡锴.浅谈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赢未来,2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