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风云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方法
由于素质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增加,使得小学体育教学不再是文化教育的附庸,而是成为了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当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推动小学体育学科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就是除了把体育教学作为完善学生体育素质的平台以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稳定完善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得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彼此促进和相互融合,从而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一、体育教学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通过对过去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调查发现,是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把教学侧重点放在生理知识教学上,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比如跑步技巧、呼吸技巧等。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非常深刻,重视的是学生智力能力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如今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彻底打破过去的教育模式,冲破应试教育思想,促进学科完善和创新,给学生全面学习提供支持。所以小学体育教师不能只是就生理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需要在其中有意识的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心理健康基本概念,为学生规避和化解心理障碍问题打好基础。例如,在体育竞技项目活动当中,不少学生会为了比赛胜负或个人排名而悲伤沮丧,甚至会让很多学生出现极度自卑的心理,导致她们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当中都对自己沒有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补充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水平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所以在体育竞技活动当中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排名结果,应该用正常心面对这样的结果,主动向他人学习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要认可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
二、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体育教学
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导致教育教学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和恰当,这一情况的存在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较大困扰,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尤其是提倡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将两种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就必然涉及到整合教育方法的问题。体育教师除了要在体育教学当中有意识穿插心理健康知识以外,还需要积极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体育教学,发挥心理理论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同时尊重教学规律。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基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实际利用心理健康知识给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体育学习环境,为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的整合提供必要支持。例如,考虑到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或者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抗,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更优异就能够获得优胜。再如,考虑到小学生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小学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之后,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和教学指导方案,让每个层次学生都学有所成。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融合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在如今的大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的职责得到了拓展,从原本的单一技能教育拓展延伸了其他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理论原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此影响,体育教师不必再一味固守原本的教学场地,不再仅仅在操场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而是要运用好其他的教育平台,特别是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指导,为学生补充拓展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即便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让学生受到心理上的熏陶。在多媒体信息的呈现上,教师要积极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注意结合生活实例,增强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和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这让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有所提高,也要求教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调整教学思想以及教育方法,有效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开展体育教学,加快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速度。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在两种教育相互整合和彼此促进的过程当中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