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来探讨奥运会申办遇冷的问题。研究表明:现代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有:(1)办赛费用负担沉重,主要表现在赛前基础建设投资大、赛中经济效益不理想以及赛后场馆维护成本高(2)办赛目的定位模糊,奥运会理念的缺失,商业气息太浓厚。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奥运会也有一个产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如何使奥运会持续地发展下去,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议题。
关键词:奥运会;申办;发展;经济;理念
201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同时还宣布第34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归于美国洛杉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等额选出的。针对大部分国家对奥运会的申办不积极进行深度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增添力量。
一、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已经连续举办了293届。[1]直到公元146年,古奥运会消失了。19世纪末,法国人顾拜旦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并于189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奥运会。在这一百多年来,奥运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先后遇到巨额的承办费用、投资收益率不高、过度商业化等困境。其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组委会对举办奥运会的经济运作机制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把沉重的负担变成可观的效益。[2]
二、现代奥运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赛前基础建设投资巨大
众所周知,奥运会是体育界的一大盛会,但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的本身,经济便是主办国最受影响的领域之一。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形象,体现强大的综合国力,以求得到外界的认可,具有振奋民心的作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皆是如此。[3,4]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完全有能力承办奥运会,却没有强烈的意愿去申办,问题在于值不值得去申办,是不是一场赚钱的“生意”。据调查显示,欧美国家体育事业的社会筹资都要大于政府财政对体育的投入,约占体育经费的70%。西方发达国家营利性体育资本非常活跃,是体育资源配置的主体。[5]这就不难理解,很多民众担心赛事的运营费用超支,从而加重国民的负担。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城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这不仅影响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使奥林匹克运动受到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当年申办1984年奥运会活动,使原来准备申办的国家纷纷退出。相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给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毫不夸张地说,奥运会是巴塞罗那经济由衰转盛的转折点,巴塞罗那也成为当时欧洲变化最快的城市,并且完成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6]所以,有学者提出与《奥运的诅咒》的相反观点,不是奥运会的遗产会长期影响主办城市的经济状况,而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速会令奥运会的遗产显现出不同的经济价值。
(二)赛中经济效益不明显
历年来,奥运会比赛项目逐渐增多,参赛人数庞大,给主办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共设28个大项,306个小项比赛。因为举办奥会赛事活动需要较大的投入,而能够拉动主办城市经济进入一个较高增速发展期的体现就在于赛事活动门票及转播收入、商业广告等直接效益。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收支基本平衡的效果。据统计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电视转播收入从2.87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26亿美元,增长近10倍。[3]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外界的消息。这就使得赛事活动门票的消费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赛场上的观众席空空如也。商业广告的投放也随之减少,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三)赛后场馆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作为国家级别的奥运会场馆由于经营不善使用效率低,需要政府每年拨出财政支出进行维护,这一现象在国内也是常见的。有媒体新闻报道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某些场馆也荒废了,运营管理不周。如何利用赛事场馆也成为了一大难题,这归根于体育场馆管理体系和保障不足,功能性单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体育行业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需求朝着高标准高质量、服务性、专业性方面发展,但传统的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已经不适应现代体育行业的需求。
体育的高度社会化与市场化,以及“服务型政府”成熟化,政府的财政拨款力度和效度逐渐减弱,社会机制与市场机制不断的加强。[5]赛后体育场馆运营的主导权还在政府手里的话,就不再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加之维护成本高,就无法实现盈利。这就导致了众多体育场馆荒废,乃至于拆建。
(四)办赛目的定位模糊
奥林匹克从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到消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顾拜旦复兴现代奥运会。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教育现象,是通过体育和竞赛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7]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充满了商业味道的奥运会,赛场随处可见商业广告,与奥运会相关的活动均有商业赞助,从某种角度说是商业化挽救奥运会于水火之中,但也使奥林匹克文化淹没于浮躁的商业活动中。[8]奥运会商业化之后,顾拜旦奥运理念在流逝。[9]原先是鼓励全世界更多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通过体育竞赛这种世界性语言来相互交流学习。而如今,在进行奥运会比赛期间,各个国家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入住在奥运村里面带有明显各国色彩的房子,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减少,专心备战。当比赛取胜成为唯一的目的时,就失去奥运会原有的价值。
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价值是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奥运会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人类和平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10]就当今国际形势而言,奥林匹克运动一直扮演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角色。[11]现代奥运会具有强烈的开放和包容意识,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源越丰富,交流越深入,融合越彻底,其发展就越迅速、越健康。奥运会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提供了一个全方面交流的平台,从彼此之间吸取养分,快速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三、结语
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须再次激活广大民众对奥运会举办的热情。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在面对奥运会承办时所遇到的困境,利用商业化来寻求发展,也要防止过度商业化而丧失了奥运会的本质;控制办赛规模,也要考虑相关的利益。总而言之,奥运会在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张晓义.古奥运会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 (02):148-152.
[2]https://baike.baidu.com/item/现代奥运发展历程/6411150#1
[3]田栋.奥运经济效应及我国发展冰雪经济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全球化,2018 (09):100-111+117+136.
[4]汪毅霖.奥运会的经济账[J].读书,2018 (08):36-43.
[5]王松,张凤彪,崔佳琦.发达国家体育公共财政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8,25 (05):81-88.
[6]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特利尔陷阱/6766357?fr=aladdin.[DB/OL]
[7]熊斗寅.第一讲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1994 (01):74-75.
[8]邵凯,董传升.冲突与互动:体育组织的社会化——以奥林匹克商业化演进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 (02):17-22.
[9]缪佳.奥林匹克何去何从?——Digel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 (03):12-16.
[10]熊斗寅.奥林匹克运动教育讲座第八讲 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会[J].中国学校体育,1995 (02):79-80.
[11]易劍东.奥运:时代精神的宠儿[J].装饰,2012 (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