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关键词:田径运动;高校;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实施成功率最高的一种体育运动。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田径运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有效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提高体育能力。在所有田径课程学习的学生中,选出高校田径代表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但这些学生将承受学业和体育运动的两面压力。提高代表队的成绩则比较困难,所以对田径代表队实行激励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提出几个关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一、高校田径代表队自身性质
(一)高校田径代表队缺乏专业性
高校田径代表队相对专业的田径代表队来说首先缺少专业性,在我国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一个礼拜只进行一次体育训练,而且训练的模式又多种多样,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如果是考试期,体育训练又会大幅度降低,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导致大学生体力远远不如专业田径代表队,而且也很难让知识和训练课程衔接起来,往往都是上完一节课到下次上课前完全不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再者高校田径代表队是和大部分大学生共用一个操场,场地缺乏专业性也影响训练成果。
(二)高校田径代表队运动员身体素质普遍偏低
高校田径代表队的另外一个性质就是各个运动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比较大,很难进行统一的共同水平训练。加大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难度,高校大学生也都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老师在选拔人才时也会参考文化课的成绩,使选人范围越来越小,导致高校田径代表队整体素质不高。而且高校田径代表队课程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课程设置比较零碎,很难实现运动员水平的飞跃。
二、高校田径代表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系统的体育健康知识做基础
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只是简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却没有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这些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使學生身体质量跟不上。训练中很多动作都会使学生身心疲惫,难以完成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
(二)没有合理的训练模式
当下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田径训练方法,一般都是传统的训练模式,单一且枯燥,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研发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田径的好方法。
三、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的主要方法
综合以上提到的问题,我国高校田径代表队存在着很多问题,运动员们没有系统化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也没有充足的体力长期进行大强度练习,学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对其进行激励是很有必要的。
(一)教练要对学生进行看得见看不见两方面的激励
看得见的激励就是物质激励,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就是生理成年但是物质不独立。大部分学生也有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如果能对其进行物质激励,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物质激励有很多形式,如为学员定期发放工资,给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金制和福利待遇制,激发学生的动力[1]。
看不见的激励就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也有很多形式,如对其颁发荣誉证书,评为优秀运动员称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能促进两者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能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二)教练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争取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
针对高校田径训练代表队碎片化的特质,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把片段化的训练尽可能连贯起来,如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训练的任务,较好地完成任务的可以进行奖励,在下次上课前进行耐力测试,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估[2],有助于产生教学成果。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有所成时就会慢慢对其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卓越的概率。
针对高校田径训练队中学生差异大的特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情况。
(三)关心学生饮食习惯,奖励营养品激发学生积极性
体育和饮食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饮食知识的学习。如在体育锻炼中要增加体内蛋白质的成分,减少脂肪含量,除了锻炼可以减少脂肪,在饮食上其实也可以进行辅助。如多吃鸡蛋大豆等富含蛋白质的事物,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发放蛋白粉,让学生重视饮食这件事情,也可以让其体会到健康饮食给身体带来的愉悦感,慢慢养成体育和身体二合一的思维。
四、结束语
一方面,我国的高校田径运动代表队在训练上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改变这一现状。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机制对体育的不够重视也让其很难像文化课一样快速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机制的一系列分析,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心理激励、教育系统化激励、师生相互了解增加感情也有利于产生训练成果。总之,实际进行时只要能进行实践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一小步。
参考文献:
[1]王铁君.对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田径队管理调查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8-58.
[2]肖素霞.金牌与突破的回顾与思考——以广东医科大学运动队为例[J].运动,2017(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