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课改革中的主要任务,课程教育中,教师及时了解德育知识的渗透原则,根据学生兴趣,制定有效的公共体育教育计划,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为主要目标,促进德育知识在公共体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本文以粤西地区高校为例,主要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展开具体探讨。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德育渗透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需遵循德育知识渗透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平等原则等,依据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德育知识的渗透时机,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高校将德育教育作为公共体育课改革中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提升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更好的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育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通过各种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体现[1]。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公共课体育教育中,教师在合适时机渗透德育知识,根据课程内容,将德育知识有效渗透于公共课中,便于对学生的心理、学习态度、意志、纪律性等思想问题进行科学引导,因势利导,采取教书育人的措施,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力量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遵循德育教育基本原则
遵循德育教育主体性的原则:高校公共课体育教育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设计体育教育目标,同时将德育教育积极渗透于公共课体育教育中[2]。把握德育教育的渗透时机,课堂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以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意识、体育技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平等性的基本原则,体育教育中,教师在引入德育知识的环节,需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己,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3]。
(二)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1.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在锻炼时通常多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团队形式进行体育训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互相尊重、相互帮助。体育锻炼中,学生为了共同目标,发挥集体力量,努力克服困难,一起战胜对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学生也在队友影响下,学会合理约束自己的行为,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主动性[4]。在篮球、足球、接力跑等集体训练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竞赛意识,加强与队友的合作,感受团队的成败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难过,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任务,并为了集体目标积极配合队友,形成了和谐的团队协作氛围。
2.体育理论课堂上加强德育知识教育
教师利用体育理论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活动教学中及时引入德育知识,注重体育理论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作用。比如开展体育理论课时,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德育知识融入体育课教学中,有效丰富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等知识的引导,让体育理论课教育更为制度化和规范化[5]。采取游戏化、竞赛法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勇敢、机智的思想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清理体育活动场地,保养体育器材,便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热爱公益劳动的良好品质,增强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与体育课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及时形成团结有爱的思想道德。
3.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公共课体育教育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运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的技能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化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系和帮助,以此促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教师与学生加强日常沟通,以积极的心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标杆,掌握公共课体育教育艺术,快速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4.运用业余文化锻炼强化德育教育
公共课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将体育理论课、课堂实践、运动竞赛等多项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体育课堂延伸。业余文化锻炼中,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克服懒惰习惯,加强体育训练,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将体育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体育技能考核这两个部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并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提高体育教育水平,还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最终实现体育技能与道德修养同步提升的目标。
5.以体育组织形式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教育中,及时教育学生要讲礼貌、讲道德,注重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在课前、课堂上、课后等常规内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更好的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生活中基本的准则,加强对学生纪律性和组织性等知识的讲解,以体育组织形式展开德育教育。
6.以竞赛的形式实现德育渗透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并根据学生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不断对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综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期的教学形式。高校学生都较为注重荣辱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考虑到一些学生不适合剧烈运动,体育教学形式要动静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锻炼中。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足球赛的形式,但对规则进行调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那些身体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计分、裁判等工作,另外一些学生还可以进行捡球等工作,但事先要对学生进行分队,使得两组队员团队协作精神一直影响足球赛事的整个过程。竞赛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教师要进行点睛之笔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团队协作下,这场竞赛才是完整的,无论输赢,每一位学生的付出才使这场竞赛变得精彩,也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竞赛才变得有意义。
(三)体育课程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
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教师依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比如某大学体育教师为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对于体育训练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嘉奖,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6]。传球环节,学生及时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多人为一组,要想投进更多的球,需要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密切配合,只有才能方可实现团队目标。另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体育竞赛有关的视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体育竞赛视频,渗透德育知识,借助体育赛事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欲望,便于高效开展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作为高校体育课改革中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首先要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育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必要性: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将德育知识有效渗透于公共课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然后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遵循主体性、平等性的基本原则,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德育知识教育,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德育知识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教会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生活中基本的准则,以体育组织形式展开德育教育,提升体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玉.茶道养生视阈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思路研究[J].福建茶叶,2018 (3):288-288.
[2]张伟东,丁斌.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1):5-6.
[3]孙辉.高校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 (6):114-117.
[4]孙晋媛.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途径[J].才智,2015 (21):22-22.
[5]李树一.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 (24):116-117.
[6]王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 (2):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