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平衡能力在运动员选材、体质监测及运动损伤的预测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拟对13-17岁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定量化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特质上是否具有差异性。为避免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产生损伤提供生理学的理论依据,并为中学生的体育课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增强平衡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平衡能力;运动损伤
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1],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组织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此需要通过平衡能力的训练来帮助他们避免运动损伤。国内目前仅有关于中老年人的人体平衡能力指标,本文着重于研究平衡能力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了解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其平衡能力与运动性损伤之间的关联性探究;寻找缓解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从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文献综述
(一)人体平衡能力研究现状
1.平衡能力的评定意义
平衡能力评定的概念界定主要是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相关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评定平衡能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个体是否患有平衡障碍、区别个体平衡性的差异或者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指标,对患者跌倒具有前瞻性等。对于体育运动来说,良好的平衡能力不仅是完成体育运动的基础,而且有利于预防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扭伤或拉伤,故对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及评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评定平衡能力的方法包含有:传统的观测实验法、量表评法以及平衡测试仪评定法。传统的观察法有单腿直立检查法、鹤立测试、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法等[3]。研究表明静态闭目单脚平衡测试是评价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可靠方法,但其易受旧伤的影响。动态睁眼单脚平衡计时测试不适合评价青少年平衡。目前,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单脚闭眼平衡测试适合评价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而其他测试方法都没有相关文献资料说明它的信度和效度。金冬梅等研究发现:平衡测试仪可以对受试者的平衡机能定量、客观的做出评价,而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敏感性。虽然平衡仪能够全面的测试出人体的平衡能力,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非专业人员不易操作,没有统一标准,同一人群在不同测试仪测试的结果各不相同等,大多数院校也无法负担这些高昂的仪器设备,所以很难得以推广。
二、运动损伤
近年来,运动损伤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常见的运动损伤出现项目有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不仅会造成对青少年身体的伤害,还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应该加强平衡能力的锻炼,做好预防工作[4]。因此,进一步梳理对青少年平衡能力有关的生物学本质因素,针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特点,积极探讨和改善青少年平衡能力训练措施,很有必要。
三、平衡能力与运动性创伤
对比国外,国内对人体平衡的研究较晚,直至本世纪初,《康复医学》中才有了对平衡概念的基本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進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加大了对平衡功能的研究,主要涉及临床医学领域。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平衡能力对体育运动尤为重要,平衡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研究表明,平衡能力差,往往引起运动损伤。国内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短跑项目运动创伤以膝关节损伤、胭绳肌损伤、足踢部损伤为最常见。迄今为止,足球运动的创伤发生率高达,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和踢关节损伤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创伤患病率为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网球运动也是创伤高发项目之一,创伤多发生在躁关节和膝关节。伴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运动过程中的人体损伤病痛情况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为了不影响减少运动创伤发病率,釆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同时也为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运动损伤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平衡能力,说明青少年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生理因素、不同性别等特质上具有差异性。因此,伴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运动过程中的人体损伤病痛情况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为了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快速的应对和预防在竞技运动中会出现的伤病情况,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当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要求,预防减少运动创伤发病率,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冲击运动极限,为夺取优异成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议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思想比较单纯,好胜心强;老师、家长都必须教育他们,无论体育课,还是参加校外俱乐部培训,凡参加体育运动都应树立起“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思想上重视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环。受伤时运用合理的恢复方法;如帮助他们监督他们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做一些简单可行的练习刺激受伤部位,尽量的避开痛点,坚持练习。
参考文献:
[1]张薪,陈俊宁,杨佩君,等.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评[J].中国康复,1998,13 (2):49-52.
[2]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137.
[3]李文彬,门高利,王德明.人体平衡功能测试系统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0,6 (3):46-50.
[4]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