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电视摄像是电视節目制作的首要环节,它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前期采访拍摄的画面,都是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要在前期采访中收获优质的素材,为后期制作提供足够好的原料,除了对摄像机的操作足够熟练,还要在拍摄技巧上有足够的修行。这个修行之一就包括摄像中的图像编辑意识。笔者作为长期从事电视工作的新闻人,对在采编实践中所发现的不注重图像编辑意识的问题提出见解,希望对入行不久的新闻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缺乏图像编辑意识的主要表现
(一)不平。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斜。除了为表现场景混乱等特殊要求外,我们要求画面必须做到横平竖直,但是,有的画面却把主席台拍歪了,把站立的人物拍得会“倒”,剪辑中又没有其他的画面去取代。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肩扛摄像时,没有在寻像器中留心画面是否横平竖直,使用三脚架时本身就没有放平。也没有回看画面及时补拍。
(二)不准。聚焦,构图,曝光不准确。有的摇移拍摄,画面内容空洞无物,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根本反映不了主题。有的拍摄前没有检查设备,以为还是自动曝光,也没有对白平衡,拍摄的画面要么虚焦,要么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要么偏色严重。
(三)不稳。画面效果不稳定,不平滑。有的画面晃动甚至抖动,不仅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让人看得头晕目眩,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重心不稳,呼吸不均造成的。有的需要用“推拉摇移跟”的画面表现主题时,起落不稳。起幅落幅没有同定画面,给后期剪辑带来很大困难。有的速度不匀,时快时慢,摇摆不定。还有的摇过了头,又赶紧往回摇一些,让人感觉到在落幅中犹豫不决。
(四)不当。取景不当。有的室内光线不足,没有采取措施补充光源或手动聚焦曝光:有的人物靠近门窗,阳光照在脸上黑一块白一块,也没采取措施,把人物拍成了大花脸:有的该登高的不登高,该蹲下的不蹲下,乱用仰拍或俯拍,把庄重的场景拍的极不协调:有的人物被鲜花、茶杯、话筒挡住了脸部,不移开物体,不寻找最佳角度,随意拍摄:有的不寻找拍摄时机,不提醒拍摄对象,把会场上打瞌睡的,交头接耳的,玩手机的,吸烟的等不雅画面收入镜头:还有的画面主体被空巷、走道、电杆、电线及其它物体横切竖切了。
(五)不符。图文不符。有的拍摄之前根本就没有构思,没有围绕新闻主题去组织或拍摄画面,见什么拍什么,“薅到篮子里都是菜”,剪辑制作中,可用之“菜”并不多,只得重复使用某些画面:还有的采访不深入,不拍摄够用的素材,“米不够水来凑”,大量使用空镜头:还有的“张冠李戴”,使用其他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画面去替代。
二、牢固树立图像编辑意识
要克服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拍摄中树立良好的图像编辑意识,努力提高拍摄技巧和水平,并在拍摄中努力收获足够好的素材。
首先,采拍前准备要充分。一是做到摄前有计划。事前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拍摄起来才会越顺手,编辑制作中才会越顺利。二是摄前有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量是否充足,焦距,光圈,白平衡是否正确,防止设备问题和参数设置不对劳而无功。三是对影响构图效果和画面质感的障碍物、遮挡物要进行处置,防止出现废镜头。
其次,采摄中确保镜头“优、够、活、顺。
1.优。就是镜头要到位。要保证我们的拍摄角度,画面构图、景别、聚焦、用光、长镜头、短镜头等既合适又合理,达到规范要求。没有离轴、甩镜、偏光、偏色和画面模糊、被横切竖切、被物体遮挡等废镜头。
2.够。就是可用镜头数量够。无论是新闻、专题、广告、文艺还是其他节目形态,拍摄中一定要考虑这条作品应该如何布局,如何表现、需要多少镜头、需要什么样的镜头去表现,确保镜头可用、够数,一次成功。
3.活。就是镜头的表现形式要活。那些要拍远景,那些要拍全景,那些要拍中景,那些要拍近景和特写,那些镜头是写实的,那些需要用空镜头去替代、去表现,或者用于转场,都要心中有数,并在现场付诸实施,努力用活拍摄手法,让画面衔接活泼有致。
4.顺。就是要理顺镜头顺序。对要拍摄和已拍摄的镜头,在脑海里进行“组接”和“排列”。在拍摄中就要想到我们将如何用它,在哪里用,并非是随意的拍,随意的断。只有我们在脑海中就理顺了这些镜头,拍摄下来的原始素材才可能是顺畅的可用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拍摄现场就应该建立起一种几乎是“实时编辑”的心态去拍摄,拍的时候透着“编”的想法,保证拍的镜头切实可用。
再次,采拍后要回看检查。要看看所拍镜头是否满足要求,那些镜头拍废了,那些镜头不如意,那需要补拍,那些需要采取其他方式弥补。
只有做到拍前有计划,拍中有思考,拍后有检查,确保所拍的镜头“优、够、活、顺”,才能根除电视画面的“不平、不准、不稳、不当、不符”等低级错误。
三、确保镜头“组接”合理顺畅
图像编辑意识贯穿电视摄制的全过程。如果前期收获了足够好、足够多的素材,在初剪组接和“加工”制作中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整体效果。
画面的组接要有连续性与联系性。要做到内容上连贯,逻辑上合理,视觉上顺畅。一个片子只有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加上剪辑组接得当才有看头。
(一)镜头组接做到“三换”。即换对象、换机位、换景别。
换对象。就是在镜头切换之后就换一个对象,改变拍摄目标。
换机位。就是相邻镜头组接时尽可能换机位,以改变拍摄角度或背景。
换景别。就是要巧妙运用不同的景别和完美的构图,达到良好的组接效果。比如,表达人物及其周边的环境用全景,表达最精彩、最有趣的细节或要突出某些人物和事物就要用特写或近景。
(二)用好越轴,严防离轴。在注意“三换”的同时,拍摄和组接中还要十分注意轴线问题。
无论是动作轴线,还是方向轴线,在拍摄和组接中要处理得当,否则就会让人辨不清空间方向、动作方向,各个人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混淆起来。在实际摄制中,我们可以用越轴或称“反打”来处理某些场景,但这必须是在观众明确了空间关系后,才能有意识地将镜头离开原来的总角度,跳到另一侧去拍摄,这种处理,往往可以起到空间转换的作用。但是,如果越轴不当,就有可能出现“离轴”问题。比如上一个镜头是在轴线的一侧拍摄的,下一个镜头却是在另一侧拍摄的,无论怎样的景别,其中的人物动作、方向、关系就会偏离,甚至相反,这就是“离轴”了,那么,为了不离轴,如何越轴呢?
1.不把动作分切开,运用移动越过轴线的方法拍摄一个完整的镜头。
2.在两个形成越轴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表现景物或人物的特写镜头。
3.在两个越轴镜头中间间隔一个中性镜头,也就是在动作轴线上拍摄的镜头,形成“反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