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风云变幻的学术梳理与教学研究
——评《中国近代史》

2019-09-10 09:25于斌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近代史史料教学研究

于斌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00)

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数量庞大,但质量普遍较低。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萌发了撰写一部标准、规范近代史书的想法。从1926年准备到1934年历经八年创作完成了一部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一一《中国近代史(精装全二册)》。该书史料丰富翔实,也兼顾现状梳理,提出了多项有价值的学术论断。该书自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后,两年内连续五次印刷,被推荐为大学生必读书目。该书是陈恭禄精心打磨的代表作,是从世界史视角观察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作品,凭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术梳理与教学研究,该书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的扛鼎之作。历经八十余年,2018年该书由新世界出版社修订再版,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从研究思路看,全书依照“分篇展示一主体梳理一具体结论”的思路进行分析,以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专业化的学术梳理和丰富的研究史料,成为读者透视近代历史风云变幻的重要书籍。该书从史实出发讲述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向读者真实展示了系列事件的演变历程,如客观表述近代中日关系的变化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陈恭禄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对收集的史料反复甄别,尽可能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对部分无法确定的史料,在“史料评论”中明确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质疑,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学术严谨性。

该书使用“中性叙事”立场,与同时期多数书籍所使用的“夸赞式”语言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中,使用了平实叙述的语言,对孙中山的表述,更多是孙文或者孙氏,与同时期其他同类型书籍所使用的总理、中山先生等表述完全不同。在全书关于“革命”的描述上,虽然“革命”一词使用了185次,但是仅仅是从事物变革程度和方式的角度来客观描述,未给与任何具有价值标准的评判。

尽管《中国近代史》一书在中国出路和西方对华侵略实质分析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广泛收集中西方历史资料,使用平实客观的叙述方式创作的学术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本坚持以客观叙述、认真梳理史料的近代史著作,该书在今天依旧充满教学意义,将其应用于教学研究之中,丰富了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源,充实了中国近代历史教育内容,也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学术参考。

猜你喜欢
近代史史料教学研究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史料二则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